【本報訊】醫院管理局下月中將公佈2012/13年度《手術成效監察計劃》報告,據悉,屯門醫院超大型及大型非緊急手術死亡率回升,較醫管局整體非緊急手術死亡率高逾一倍。屯院外科專家表示,該院人手緊絀,欠缺一成外科醫生,外科病床經常爆滿,病人留院時間是全港公院最短,影響手術表現。
記者:陳沛冰
《手術成效監察計劃》比較17間公院的超大型及大型緊急及非緊急手術的死亡率及併發症率。屯門醫院於08/09及09/10年度,緊急手術表現包尾,10/11年度非緊急手術表現最差。
指死亡個案與手術無關
屯院外科部門主管文志衛表示,該院本年度進行約640宗緊急手術,當中61宗死亡,死亡率約9.5%,較上年度減少5宗。但本年度進行1,110宗非緊急手術,有18宗死亡,死亡率1.6%(去年為1.3%),增加3宗,也較醫管局整體非緊急手術死亡率約0.7%高。
他指,有三宗非緊急手術死亡個案,與手術本身無關。兩名睾丸癌病人,其中一人癌症已擴散至肝臟,病人於手術後一個月內肝爆裂而死。另一名病人也出現淋巴癌轉移,手術一個月內死亡。切除睾丸只是作診斷,並非治療,病人是以化療來治療癌症,故病人死亡與手術無關。
另一名病人進行前列腺手術,出院後一個月內因肺炎入院並死亡,雖與手術無關,但按審核機制,也當作術後死亡計算。文表示,屯院外科人手不足,仍欠六名醫生,佔整體人手約一成。外科病床使用率長期達105%,全港公院最高;在病床短缺下病人平均只能留院四日,是全港公院最短,影響對病人的護理。該院每日接獲40多宗緊急手術個案,則是全港公院最多。
他又指人手及病床不足,加上「唔好彩」發生與手術無關的死亡個案,令今年非緊急手術表現退步,「同事已經好幫手,但唔可以長期咁樣捱」。博愛醫院的外科手術,同由屯院外科醫生負責,但手術表現理想,顯示「醫生冇問題」。
據悉,去年緊急及非緊急手術表現排於榜尾的伊利沙伯醫院,今年非緊急手術死亡率改善,緊急手術死亡率處於中游。今年仍有數間醫院表現差過整體基準,但整體緊急手術死亡率下降。
杜琪峰&鄭秀文齊齊《亂噏24》同3個大帝吹吹水!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