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米芝蓮自2008年在港推出首本中文版《米芝蓮指南香港、澳門》,六年間爭議不絕。有本地食家指出,米芝蓮派出的神秘評審員以外國人居多,對中國飲食文化不了解,加上評分欠缺原創性這元素,認為評級不能盡信,「要信自己條脷」。
評級標準缺原創性
食家劉健威指個人而言,對食物品評分四大標準包括烹調準確性、食物味道及細緻度,以及原創性。米芝蓮的評級標準欠缺了原創性,「啲菜式夠創意令食客驚喜,作為食家會大大加分」。
劉健威舉例,今次摘三星的Bo innovation,是一間很好的分子料理餐廳,但原創性稍欠火候,「佢啲菜式同外國分子餐廳有啲相似,如液化氮做嘅煲仔飯,同英國Fat Duck液化氮雞蛋好似」。又如福臨門分支、灣仔國福樓,其菜式原創性亦不足,「佢啲菜式同國金軒差唔多,你講唔出佢有乜嘢招牌菜」。
「最好信自己條脷」
問及觀塘apm灑家雲吞麵獲車胎人美食推介,劉回應指本地最好食的雲吞麵是麥奀記及劉森記,「佢哋啲麵夠彈又冇鹼水味。其實你只要知道米芝蓮指南係寫畀外國遊客,你哋就唔使咁勞氣」。
食家李純恩更直截了當對記者說:「唔好信呢本書,最好信自己條脷。」他說,中國菜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即使是香港人,也未必懂上海菜、北京菜、湖南菜,何況是一個外國人,「米芝蓮係以外國人眼中,去睇香港食肆,當然唔合港人口味」。
杜琪峰&鄭秀文齊齊《亂噏24》同3個大帝吹吹水!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