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新上榜米芝蓮食肆幾乎被連鎖集團及高檔食肆壟斷,難得躋身「車胎人推介美食」的小店均擔心米芝蓮變「死亡之吻」,成業主加租藉口,間接「謀殺」。有小店未上榜已加租三分二,明年再續約隨時加得更多,或被迫搬舖。
未升呢已加租三分二
山東人王太廿多年前來港,前年於太子開設阿純山東餃子,最好賣的番茄雞蛋餃子及羊肉餃子日賣3,000多隻。她說,很多港人誤以為山東菜偏辣,但真正特色是濃味和多肉,「比較重口味」。
餃子再好賣也難敵幾近瘋狂的租金壓力。王太說,開店時租金約兩萬元,去年首次續約時已倍增至近四萬元,「嗰時未有米芝蓮已經加咁多,𠵱家唔知會點」。她表示,租約明年底到期,如再加一倍,「一定捱唔住」。
另一上榜街坊食肆波記屹立西環逾40載,前年易手後,因加租被迫從山道遷至皇后大道西,靠熟客支持站穩陣腳,燒鵝每天限量八隻,下午5時便賣完。老闆娘廖小姐原本是售貨員,丈夫吳先生則是的士司機,「想趁後生試吓」踏足飲食業。半途出家,兩夫婦試過站在燒臘店門前一小時,「睇吓人哋點斬叉燒」。
小店做出米芝蓮水準,入行30多年的燒味師傅尹廣坤功不可沒。他每天早上7時開工熬湯,又落力研究湯底和秘製醬料,「食過有舖頭(燒味)燒得太乾或者唔香,自己就改良,配料、火喉一定要足」。因自設工場,可按需求分批製作燒味,「啲客幾點嚟到都食到熱辣辣燒鴨」。
成本貴一倍 只加價一元
波記對用料有要求,來貨價比行家貴兩成,但售價仍算相宜,燒鴨瀨及燒鵝瀨粉分別售24元及35元。廖小姐坦言生意難做,今年成本比去年貴一倍,卻只加價一元。附近地段地價因港鐵港島線而水漲船高,對面馬路的舊樓已被全幢收購,加租和收購成最大隱憂,難得她豁然面對,「最壞打算咪搵過間舖頭」。
華姐清湯腩在天后開業十多年,深受街坊和學生歡迎,今年首次上榜。老闆「華Dee」坦言「間舖唔係自己,最唔好呢樣」,除面對租金壓力,更要應付人工和來貨價飆升,尤其人民幣升值,令依賴內地貨源的食店雪上加霜,惟有「頂硬上」,「難做都要做」。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