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看來長大了,至少在處理中、美、日的複雜三國關係時沒有被其他國家牽着走,也沒有忘記本身的位置與利益,成功從東海「防空識別區」風波中得到最大好處。
在東海「防空識別區」爭議中,美國的最大利益、最佳位置是,一方面告訴中日雙方她才是西太平洋霸主;另一方面保持超然地位,不被直接捲進爭議中。從兩周來的事件發展看,美國在兩方面都完成任務。當中國在11月下旬突然宣佈設立包括釣魚台群島空域的東海「防空識別區」時,美國政府第一個動作是派出兩架B52長程轟炸機穿梭識別區,事前事後都沒有知會中方,而是巧妙透過傳媒公開事件。兩架B52不需攜帶武器但已充份向中國及國際社會說明,美國是真正西太平洋龍頭,不管新崛起的中國如何擺出強硬姿態,如何誇口有力應對外來挑戰,也只能任由B52自由來去,連吭聲也沒有。在美國開了頭後,日本及南韓軍機才敢跟在後頭飛過識別區,才敢不把中國放在眼內。顯而易見,美國用行動說明了她仍是唯一超強。
展現霸主本色及實力不算太困難,畢竟美軍從裝備到實戰經驗都遠在其他國家之上。真正難題是如何為自己保留最大的活動空間,不致成為綁在戰車上的狂牛。在今次風波中,她成功了。當中國突然出手攪局,日本首當其衝成為針對焦點,她除了盡力擺出強硬姿態外,更希望能把美國這個「大佬」拉下水共同應對,好增加本身牙力。所以從一開始日本高官就不斷強調日美要共同應付危機。對美國來說,她跟日本無疑簽署了軍事同盟協定(日美安保條約),但她才不會輕易被捲進不必要風波中,特別不希望無故跟新興經濟大國的中國直接對壘。結果美國在派出轟炸機巡弋之後來一個小U-turn,勸喻美國航空公司按要求向中方提交飛行計劃。名義上她是保障飛行安全,實質上是給中國政府一點點面子,讓新領導層有下台階。
這個星期副總統拜登的亞洲之旅更充份展示美國在玩兩面手法。在東京時,拜登跟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一派好兄弟惺惺相惜的模樣,一再強調日美是最重要的同盟,但他卻始終不肯像日方希望那樣公開要求中國撤銷防空識別區。在北京時,拜登提出對識別區的關注,甚至在公開場合鼓勵申請美國簽證的中國人要敢於批評領導人;可在跟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後,拜登公開說的是中美關係極重要,兩國要建立互信,對「識別區」問題避重就輕。可以說,不管在東京、北京,拜登都能全身而退,沒有被識別區風波左右美國重返亞洲的部署,沒有失去主動權。
當然,這種兩面派手法不是沒有後果的。特別是對日本政府而言,美國保持中立的態度肯定削弱她對美國及美日同盟的信心,擔心一旦有更嚴重事故時美國、美軍會否棄日本而去。這樣的憂慮大有可能促使安倍政府積極擴軍,避免過份倚賴美國。問題是擴軍不可能在短期內成功,日本即使願意投入大量資源增購新進戰機、軍艦,仍不可能擺脫美軍基地,仍要留在美國的軍事指揮體系內,甚至採購甚麼武器也不能不受美國左右。換言之,即使日本心有不忿,在未來二十年或更長時間內日本仍難擺脫美國小弟的身份,仍需借助美國軍力應付中國的威脅。要靠人家保護,自然難免要受一點閒氣;這也是美國能把日本的訴求擱在一邊的基本原因。
盧峯
資深傳媒人
杜琪峰&鄭秀文齊齊《亂噏24》同3個大帝吹吹水!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