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超人學理財 - 蕭煒春

跟超人學理財 - 蕭煒春

小悠早前跟姑姐一家往迪士尼樂園遊玩,其間在禮品店買了一件T-shirt。「是用你自己的錢買嗎?」「才不,我銀包只剩下五塊錢。」「那是你開口要買,抑或姑姐主動送你的?」她遲疑了好一會,「是我自己說想要……」「你知道價錢嗎?」「一件T-shirt應該很便宜,五十元可以嗎?」我給她看一看價錢牌,標價二百大元。二百元不是個大數目,但對於一個每星期只有二十元零用錢的孩子而言,就足足等於兩個半月的收入。
長輩們習慣了輕易就滿足孩子的物質慾望,總以為花費不過一百、幾十元,換來一張燦爛笑臉,十分划算;殊不知這種不計較,可能模糊了下一代的金錢觀念。舉例說,一家人往逛街,經過玩具店的扭蛋機,女兒總會纏着爸爸要投幣,那些大型扭蛋機動輒需費二、三十元,換回甚麼呢?她們貪圖的是扭蛋的過程,蛋內的小擺設,通常帶回家後兩天內便無影無蹤。又例如那件怪獸大學T-shirt,女兒知道只要一開口,新衣服便會自動送上,於是連價錢牌也懶得看。久而久之,大人們拚命去攢錢供孩子消費,下一代就會以為坐享其成是常態。
到底應該如何去教導孩子金錢的意義?從書櫃中找回塵封了的《富爸爸.窮爸爸》,想當年閱讀此書時,的確帶來心靈震撼,書中描述的窮爸爸,不就是我家的寫照?那時兩個孩子還小,兩公婆胼手胝足的努力工作,但收入增長的速度無論如何追不上開支勁升,彷彿就是掉進了老鼠賽跑的困境,預視了一生與債務搏鬥的宿命。作者強調應從小教導孩子財務知識,因為只有掌握現金流動,透過不斷投資增加資產,才能令財富增長。
不太認同書中發達至上的前設,但在掏腰包前,多點考慮花費的後果,也實在是大人小孩也應懂得的理財基礎。譬如說,扭蛋是消費行為(除非扭出來的是具炒賣價值的限量版公仔),那花掉的二十元,可以買來一些樂趣,但若因此扣減一星期的零用錢,那又如何?
上星期看《南方周末》的李嘉誠專訪,提及他每周會為兒孫們親任導師,教授道德、文學、經濟等知識。超人的理財課堂,應該相當引人入勝(至少當年的賊王張子強也向他求教),但相信即使他願意傾囊以授,聽者也不一定就能大富大貴。因為在理論以外,一個人對金錢的態度更為重要。李嘉誠年少喪父,自幼擔起一家的生活重擔,「經歷過沒錢就沒尊嚴、沒有家、無法讀書的困境。」他對金錢的熱衷,促使他較一般人更勤力,更刻苦自學,這是這生於安逸的一代所難以理解的。那些「富貴於我如浮雲」、「對賺錢的重視程度不及捐錢」的言論,都是發財立品的後話了。
對於教導孩子理財,與其傳授僵化的理財教條,倒不如狠下心腸,要他們明白胡亂花費、口袋空空如也的後果。所以那件怪獸大學T-shirt,小悠需分期向姑姐攤還買款。十星期沒有零用錢的確不易過,媽媽打算在期間給她一些賺錢的機會,譬如幫忙洗碗,又或替爸爸按摩,希望讓她明白賺錢比花錢,真是困難得多。

杜琪峰&鄭秀文齊齊《亂噏24》同3個大帝吹吹水!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