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影話:《血腥嘉莉》(Carrie)因為膚淺 所以成名

蘋影話:《血腥嘉莉》(Carrie)
因為膚淺 所以成名

有這麼一個故事,當史提芬京寫完《Carrie》後,覺得寫得實在太爛,於是把原作拋進垃圾桶,他的太太覺得既然已經寫好了的小說,畢竟還是寄給出版社碰碰運氣。史提芬京便是憑這本小說一舉成名,以後成了偉大的邪惡小說作家。他的小說中譯本我差不多全看過了,以今天的角度來看,這本作品的確比較原始。對於反宗教狂熱的觀點也很膚淺。史提芬京是在花之年代失敗後,資本主義開始起飛時的作家,他自己的財富便是這樣累積起來(今年波士頓紅襪贏得美職棒世界大賽冠軍,怎麼不見史提芬京這個粉絲的蹤影?)。但在那個時代,世界各地的年輕人革命沒有成果,一切被成年人敉平,餘下來便只有用各種消極的方法來反對社會。史提芬京的小說在當時便是反社會的小說。他的用詞粗鄙甚至帶有些不文,而內容除了反建制反宗教,每一個故事背後總有一股無形而力量龐大的魔性在追逐着劇中的主角。那時美國水門事件,越南戰爭失利,冷戰看來永沒完結的一天,世界好像有一種魔性存在。史提芬京在他自己創作的緬因州小鎮中靜靜地以這份魔性為題材,作為消極的反叛。
《凶靈》屬於校園恐怖小說,以後很多日本作家幾乎都從這個方向開始其創作生涯。但實際上,史提芬京有着更深沉的背景,而他也是第一代旅遊小說的始祖。
所謂旅遊小說,不是以旅遊為題材的作品,而是給那陣子逐漸多乘坐長途巴士和飛機的人,在旅途中看的娛樂小說,每本都厚過電話簿,是準備你在十多小時行程中打發時間的。
《血腥嘉莉》的主角是不夠二十歲的嘉兒莫蕊茲,校園小說的味道更濃,實際上我覺得電影內加上上網和手機攝影這些現代科技根本沒必要,只要看看那些汽車你便覺得這像一部懷舊電影。因為小說簡單而膚淺,史提芬京能夠成名,這部新版本的電影也因如此,而更有官能上的娛樂性。至於小說,比起後來他超厚的作品算是中篇了,值得一看。
撰文:仰止

全民起義,網民話事!
立即登入萬千星虧頒獎禮投票網,投下心目中最虧之選。
http://campaign.appledaily.com/tvawards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