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團隊達到了第一個里程碑,雖然比理想花多了一倍時間,但總算到了。當時寫了一封信留念,也承諾如果一日,行到第二個里程碑,會寫另一封留念。上個月終於做到,也是遲了,但也總算到了,恭喜。
行到這個位的團隊,比例不多,好消息是,行到這裏的,死亡率又再減低一些,雖然仍屬早段,起碼是高危中的比較不高危。
這次達標,過程很重要。有一段日子,勢頭不好,恐怕都是差一點錯過,但尾段大家在劣勢中挽回,這是出色團隊的特質。Good teams deliver。這趟經驗,就如落後兩球再踢少一個但臨尾追番三球,這記憶相信未來會用得着。
第一個里程碑背後的意義,是產品終於摸到市場,或者換個角度看,是我們終於明白市場的需要,明白到可以把產品扭到有人付錢用,即所謂Product-Market fit。
到埗之後,按道理是踩油,但實際過去這12個月,從四個人加到差不多20人,中間經歷種種陣痛,上半截,大概是七成還各種非錢債,三成是向前行。下半截,進步到三成還,七成行。好消息是,還債是一勞永逸,新加入的成員上力之後,成果漸漸浮出來,到上個月,終於到達第二個里程碑。
* * *
第一日,已決定了走目標做世界第一這條路,所以揀了一是贏家通吃,二是我們自覺機會成為贏家的這個題目。
由零到第一,好長的距離,一定要行得快,即是說,最重要,是增長。其他通通是配角,增長才是主角。
增長,面是上客,底是留客。之前,留客是主,上客為次。數字上,過去一年,留客的能力明顯提升了,過去一年的成績表,這是最大的亮點。好幾家公司客人,甚至主動為我們寫好評,這是以前從來未發生過的。
留客的基礎,大概就快穩固。一旦穩固下來,未來一段路,就輪到上客為主,踩油上客,這是第一個挑戰。
另一條增長軸,是擴大產品的闊度,擴闊做增長有兩類,一類是加數,每加一條產品線,就多一個收入來源。另一類,是乘數,每加一條產品線,其他產品線都變得更吸引,收入也會增加。
擴闊最大難度,是點樣一面擴闊,但又不會分得太薄,頭頭不到岸。做好上述的加數乘數,是第二個挑戰。
大客市場重於上客售後
再另一條軸,是打開enterprise大客市場。做雲端產品,做得勁的,如Salesforce、GitHub、Dropbox,細客跑量,大客才是主要金主,我們打開大客市場,是第三個挑戰。
做大客,產品上跟細客分別可以不大,分別大的是上客和售後。一來,團隊暫時無人有相關經驗,二來,要由頭建構一個有效的銷售大客的流程需要時間,這個第三挑戰,是未來一段路最大的挑戰,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跳躍嘗試。
要應付這幾個挑戰,好明顯要增加人手,而加人需要資金。加人的速度,上個里程碑之後,已決定是以某個比例地加人快過收入增長,這方向將會繼續,去到一個點,就要對外籌款,這一點可能不遠。好在做公司客不同個人產品,個人產品,越多人用越燒得勁,公司產品,越多人用收入越多,進退比較有得揀,就越有牙力籌款。
人手增多有幫助,但有兩個基本點要會繼續密切注意。第一,是團隊文化中,對顧客的重視,「重視」不夠傳神,英文是obsessed with customers,這重視,不只是某些角色才有,應該是整個團隊,包括工程人員要做到的。
顧客需求啟示發展方向
重視顧客的需求,除了因為受人錢財,有責任替人消災之外,更重要是,這是最有效獲取市場訊息的方法,提示我們下一步的方向。
回想一下,這好多個月來我們得到的大大小小啟示,有幾多不是從顧客對話的蛛絲馬迹中抽取出來?所以上下一心obsessed with customers的團隊,通常都是難纏的對手。
第二,是花在向前走的時間比例。向前走的事情,即是顧客見得到的進步。行得快的公司,之所以行得快,是因為損耗很少時間落跟向前行無關的事情上。兩家資源一樣的公司,一間只有三成時間向前,另一間有八成,邊間贏面大,答案好明顯。大部份時間向前行的團隊,通常都是難纏的對手。
下一個里程碑難度比之前高更多,到埗時再給大家寫信留念。都是那句,衷心希望有這一日,加油。
宋漢生
足本收睇《亂噏24》x 謝安琪;肥螳螂王晶接力上場!
周一至周五約定你《亂噏24》: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