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PENDER:陸羽八十回眸(三之二)駱曉山 灑筆寫藝壇韻事

BIG SPENDER:陸羽八十回眸(三之二)
駱曉山 灑筆寫藝壇韻事

中環陸羽所處位置並不張揚,猶如其低調「個性」,八十年來轟動社會的新聞,就這麼兩則。一是2002年億萬富豪林漢烈在陸羽命喪槍下;另一則是1996年被夜潛大盜偷去十八幅名畫,令未光顧過陸羽的都知道石屎森林有個藏寶閣。
 
「被偷的只是冰山一角。」某位幫襯了陸羽逾半世紀的老茶客摸着茶杯底跟我說。

跨進陸羽大門猶如鑽進一家小型嶺南美術館,張大千、鄧芬、黃君璧、黃永玉等國畫大師都是這裏常客,留下墨寶、藝壇韻事和淡雅文人氣息。

再上一層樓別有洞天。三樓的大廳,曾經是香港畫壇交換美學的空間,一條繩從天花左拉到右,字畫就像晾衣服般掛起,兩張長枱併起來鋪上畫塾,你寫殘荷我畫牡丹,酸枝家具背倚一室墨香、茶香,早於「西九」構思前,這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出名的陸羽「雅集」。

有緣找到當年雅集召集人、雅號「駱神」的駱曉山重遊舊地,細數陸羽「集體回憶」,他除了是本藝壇活字典,不少好色(墨色)之徒還見識過他在陸羽表演黑老虎書體和左右手逆書,人人皆以得到他一方石印為榮。

記者:鄭天儀 攝影:黃偉傑 梁志永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這裏以前是皇后戲院,上世紀五十年代我替黃君璧辦個展就在畢打行,那時還未有香港大會堂」。中環地鐵站鑽出來,駱神已急不及待介紹他留過腳毛的舊地,「八十歲後」的步履比「八十後」還要利索,我只能苦隨背後。「我跟南海十三郎很熟,五十年代他每天流連敏如茶室,才子晚年潦倒啊」。推開陸羽大門直奔三樓,沿途夥計、老茶客無不跟他打招呼,像重遇老朋友般興奮。結果我們在二樓的玫瑰廂房落腳,聽說裏面一張酸枝雲石凳,亦是富豪何添的最愛。

甚受敬重的書畫界明星駱曉山,在陸羽留下許多創作痕迹。圖中「陸羽茶室」四個篆體鐵窗,正是出自駱神手筆,貴賓房的詩意名牌,也是駱神出品。圖左的石灣陸羽像是名家劉炳多年前在香港開展覽會的展品,後被熟客看中購下送贈陸羽,已成為經典標記。

墨寶印痕遍茶室

這樓層有以駱神親撰篆體書法度身訂做的「陸羽茶室」鏤空鐵窗,全茶室古色古香的貴賓廳房牌,牡丹、百合、紅棉、玉蘭等都是由他雕製,還有他以紅冷金牋紙撰寫的對聯「陸羽茶經傳古法,羊城食譜冠全球」每年農曆新年總會放到地下大堂玄關,由於陸羽主事人向來低調,耀眼的紅色新年後便會收藏起來,一年只見大師墨寶一次。
駱神十多歲已在書畫界中成名,受到鄧芬、吳肇鐘、李鐵夫、羅叔重、趙少昂、陳湛銓等器重。說有緣才可以跟駱神見面並沒有誇張,早已移居加國的他一年只回港三兩次,每次只短留數天,所以要抓住這頭閒雲野鶴只能看機緣。「我畢生研習術數,自然信緣份,我不是人人接見的,管他是達官富豪」。電話響個不停,他花不少唇舌在推卻盛情之約。「聽說他還能用腳寫字」,另一位認得駱神的老茶客戲謔。
駱神在陸羽永吉街舊舖已經幫襯,喜歡在那裏與薜覺先打天九,家住中環的年代,他幾乎早午晚和下午茶統統在陸羽消磨,跟陸羽幾代股東都熟,尤其創辦人之一的馬超萬。馬氏本身是有眼光有品味古董字畫愛好者,故花盡心思把茶室佈置得精緻骨子,大如地上的水磨石、吊燈、酸枝椅,小至茶杯、茶盅、茶壺等都是他親自選配,古物在時間沖洗下更見古樸盎然。據說他當年開支票,會先用鋼筆寫抬頭人和銀碼,然後用毛筆整齊地簽名,銀行大班讚賞不已。
「以前同現在風味不同,地下大孖沙、古玩佬多,馬超萬一定在地下打躉,他們不喜歡爬樓梯;二樓經紀多,三樓最多我們這班閒人,不同時間有不同人聚集,有規矩的。總之,香港成功人士都曾出現在這裏」。他最愛乘酒酣耳熱間暢懷縱筆,但中午在陸羽他從來不沾酒。「飲酒咪浪費了靚普洱?」

放置於三樓貴賓房的《品茶圖》是駱神已逝的夫人梁姤為陸羽所作,駱神提字。

陸羽所藏字畫珍貴於非金錢能買,不少是常來品茗的文人名家,一時高興即興慨贈的墨寶。這是張大千寫給創辦人馬超萬的山水扇面。

一盅茶,沖出了人情冷暖,多少翰墨風流韻事湧上心頭。
三樓梯間放着王雪濤的十二尺意筆牡丹《千嬌萬態》,自從任伯年與黃君璧的山水、鄧芬的《探蓮圖》、李研山的《煮茶圖》被偷後,它就成了鎮店之寶。「這畫是跟集古齋買的,王雪濤可謂死過翻生,當年由韋基舜的弟弟韋基可醫生在港中分科醫院醫好她」。駱神卻甚愛地下貴賓室懸掛的琴條配酸枝木框的錢慧安「仕女四屏」。陸羽舉目都是名家字畫,特別之處是許多不是買回來,因為文人名家常來品茗,或與陸羽老闆稔熟,一時高興即興慨贈的墨寶。隨着駱神的導賞團,畫外之音得以重新傳世。「陸羽收藏最多鄧芬的作品,鄧芬好多應酬,以前成日去舊陸羽,士丹利街的陸羽他沒有去過,也沒有參與陸羽雅集,因為他1964年已過世。黃君璧的姪兒是太平洋行的大班,經常來陸羽,故陸羽也收藏了不少黃君璧作品」。
提起七八十年代發起雅集,駱神眉飛色舞。當年的雅集一個月約舉行一兩次,每次至少五六十人參加,筵開數席,一般下午兩三點開始揮毫、聊天、打牌,八時開席,有時甚至有人唱大戲助興,玩到十點左右散場只收幾十元象徵式收費。
「不是畫家也可以來,只要跟我報名。」駱神說。陸羽股東陳大炎兒子陳定漢形容陸羽雅集「有一種蘭亭氣氛」。他記得,有東方格力哥利柏(Gregory Peck)美譽的華南影帝吳楚帆、寫《聽雨樓隨筆》的南北行老店家族後人高貞白也是座上客,畫家歐陽乃沾、任真漢、周公理、陸無涯、彭可兆更是經常捧場,印象最深刻是國畫大師們的即席合作畫。不過,隨着駱神1993年移民加拿大,陸羽雅集便成絕唱。昔日,楊善深、趙少昂、陳荊鴻、鄧芬都是陸羽的老茶客,品茗論畫。不少大師已作古,此情只待成追憶。

這幅花鳥圖是出自鄧芬之手,是四屏花鳥其中一幅,他特意找來宋朝宣紙來作畫,配以精緻的「亞字架」,故創作效果特別有蒼古味道。

自從陸羽把張大千的大畫放進保險箱後,這張大幅的王雪濤意筆牡丹《千嬌萬態》便成為陸羽的藝術標記。

張大千欣然賜畫

張大千來港必到陸羽吃飯,一次馬超萬向大師要求賜畫,張大千欣然答允,馬超萬回了八千元紅包以示答謝。陳定漢透露:「以前地下放有張大千的《黃山圖》,但自從有客人問我是否願意一千萬元割愛後,便收埋了。」已故鬼才詞人黃霑曾於報章專欄讚陸羽不止茶靚點心好,單是欣賞字畫已值回票價,讚譽之詞,竟令陸羽惹來無妄之災。今日陸羽仍可欣賞到張大千、王雪濤、黃君璧、溥心畬、鄧爾雅、鄭家鎮等名家作品,但老食客均指永吉街陸羽所懸掛的畫算最高檔,盜畫案後陸羽保安已大為加強。

1996年陸羽被偷去十八張共值一百萬元的畫藏,傳媒也有廣泛報道,如今這批作品身價不菲。

每年,陸羽會在農曆新年掛出駱神多年前創作的紅紙對聯應節,過年後又會收起,貫徹陸羽向來低調不喜張揚的作風。

【創辦人真迹】 馬超萬花盡心思把茶室佈置得精緻骨子,更寫得一手好字,陸羽杯碟上的「陸羽珍品」便是他的手迹。

和駱神一樣交遊廣闊的,是大業藝苑的老闆張應流,他幫襯了陸羽48年,長年坐在三樓一個角落。他雖是一人出門,但席間總有名彥往還,如收藏家、醫生、律師等茶客紛紛過來打招呼、聊天,忙個不亦樂乎,不少來客更是看他出版的藝術書籍成長的收藏家。「陸羽千多年前是窮書生,想不到千幾年後有陸羽命名的物業在士丹利街」。當我表明來意時,張應流有感而發。
因經營專賣藝術書籍的大業,他數十年來與不少書畫名家和藝術愛好者結緣,與張大千、臺靜農、李可染、傅抱石、吳冠中等稔熟,大師來港,都跟他們到陸羽品茗,謝稚柳、啟功、黃永玉來一定跟他們在這裏吃午宴,但他從來不參加雅集,自謔不擅交際。應流應流,他也不得不順應潮流,今年五月把經營了22年、開在尖沙嘴香港藝術館旁的書店關閉,連經營中環總店也有點意興闌珊。「出版賣書賺不到大錢,只賺到朋友。但畫不會亡,古典詩詞會先亡,因搵唔到食。」
對於一位儒商,幾十年糾結纏綿的堅持,沏成了一盅淡淡的陸羽普洱。
逸事留名俱往矣,古今都付笑談中。
「唉,一切過眼雲煙,飲杯茶咪算囉。」拒絕出鏡的張應流舉杯一笑。

【彩石大鳳凰】 三樓大堂盡頭的大鳳凰,以彩玉和各式彩石貝殼鑲製,是新舖裝修時購下的鎮店之寶。

足本收睇《亂噏24》x 謝安琪;肥螳螂王晶接力上場!
周一至周五約定你《亂噏24》: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