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不問價吹Bitcoin - 利世民

利字當頭:不問價吹Bitcoin - 利世民

美國有吹水師預測,Bitcoin目標價為$98,500。
想不到到今天仍然有人為目標價這種玩意樂此不疲。畢竟,當所謂的投機者,連自己買入的東西價多少也說不準,目標價是種心理上的慰藉。不過,當坊間的目標價氾濫,我們大概也可以知道,投機者的心理質素有多高。
無獨有偶,今期《壹週刊》的封面故事,就是講一位師奶炒Bitcoin賺了一百萬的故事。原來是買了百多萬的Bitcoin賺了一百萬,跟孫柏文買759回報更高。
不要誤會,我不是看不起《壹週刊》。相反,正正是因為《壹週刊》對尋常百姓家太有影響力;《壹週刊》談及到的話題,肯定是廣泛至牛頭角順嫂都關注的事。通常,《壹週刊》做封面的投機概念,都反映事情進入另一個階段。應該說:「上望空間不大。」

政府要打壓Bitcoin,手法可以層出不窮。話說1920年代,美國政府對賣私酒賺大錢的黑幫完全沒有辦法,結果在1927年,當時的副檢察總長想到以漏稅為理由,將黑幫頭子逐一拘捕;他們就算不承認收入以不正當渠道得來,也要交代收入,並繳交罰款。對付Bitcoin,只要政府說要對以Bitcoin進行的交易同樣徵稅,因此提出監管,並藉以打擊網上非法賭博和毒品交易,令Bitcoin的最大的需求被壓抑。屆時,大家再試試可否以手上的Bitcoin到Starbucks買咖啡。
之前我也有講過,所有泡沫都是建立在迷信。迷信則建立在末日和救贖這兩大宗教元素。Bitcoin大迷信的末日,就是紙幣制度的崩潰,Bitcoin就是救贖。面對一群在等待末日到臨,新世界出現的信徒,說甚麼都沒有用,而且信徒會視非信徒為敵人,充滿恨意。
總之,要是對紙幣制度心淡,買黃金就是。Bitcoin只是眾多可以作交易媒體的商品之一,沒有理由勝過其他有形資產。最後請緊記,物以罕為貴,大前提是要有需求;貴與平,是由供和求雙方因素定出來,沒有求,再罕有的東西也沒有價格。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