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以前特首董建華父親、船王董浩雲命名的董浩雲獎學金成立四年以來,首次有港生獲獎,兩名學生分別獲兩萬美元獎學金,登船遊世界113天。兩得獎港生都來自公屋家庭,家貧志不短,雖然高考只取得B、C級,但到大學更努力讀書,向着一級榮譽成績畢業進發。
記者:彭美芳
董浩雲生前花逾四億美元,在七十年代初期改造伊利莎白皇后號(RMS Queen Elizabeth)成立國際海上學府,惟在1972年因大火付諸一炬。至1973年,新海上大學郵輪落成,至今為全球1,700所大學共6萬名學生,提供110次環球航程,每人在郵輪上讀一個學期,路程由美國啟航至亞洲、非洲及歐洲。海上大學學費昂貴,單是船上住宿便需2萬美元,連學費等開支高達3萬美元。學院設立約20個獎學金資助基層學生,董浩雲獎學金是其中之一。
每人獲資助兩萬美元
今次有兩名浸大學生及四名中國學生獲獎(來自北大、復旦、清華及浙大),是董浩雲獎學金成立四年來,首次有港生獲得;有關獎學金只限修讀中國相關課程學生申請,得獎人可獲兩萬美元資助。
在浸大成績達A級的兩名學生分別是中國研究(歷史)三年級生鄧偉嫻,以及歷史系三年級生林子峰。有份推薦的歷史系教授劉詠聰指,浸大共有三名學生去信美國申請,最後二人成功。公屋家庭長大的偉嫻和子峰,他們因經濟困難無法支付全費,故再向學校申請助學金,而浸大校長室也動用部份獎學金資助同學。
偉嫻以B、C級高考成績升讀浸大,平時和同學到圖書館自修室讀書,才追到年年考獲3.4分以上成績。最初偉嫻擔心自己力有未逮,不過去年往瑞典交流一年的經驗,外國同學教她「嘗試是不用花錢的」,於是提出申請。
而「棋王」子峰,也憑調解專長在申請時突圍,他指今次有獎學金才有機會到海外交流,並期望留部份金錢讓家庭應急。作為家中獨子靠獎學金應付生活,媽媽也不幸患病,現居於劏房中,他希望首次離港交流,可增廣見聞。
足本收睇《亂噏24》x 謝安琪;肥螳螂王晶接力上場!
周一至周五約定你《亂噏24》: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