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民幣提升國際化及使用量乃大勢之所趨,前國企老總兼金融發展局內地機遇小組召集人秦曉昨表示,「香港(離岸人幣市場)地位依然是最重要」,無論貿易項下人幣支付交易量或資金池規模,「增長潛力還是很大」,但「回流(內地)機制不夠」,從長遠看,他認為要增大交易量及活化產品流通性,滿足需求才能最終做大市場規模。
記者:劉美儀
三中全會後,人行表明會適時擴大匯率浮動波幅及逐步取消對匯市干預。秦曉謂,人幣波幅其實已在放寬中,令人幣資本項下最終達致可兌換目標。他指經過上半年較快升速後,近期匯價「已比較均衡(貼近反映市況的平衡價)」。
預期明年升值放緩
隨着歐美經濟復蘇,內地外貿表現更佳,「只要GDP及貿易繼續上升,匯率還會有一定增長」,但估計明年上半年升幅未必像今年同期般快,匯率會雙向波動(有升有跌),「明年不應該是大漲的一年」,今年全年料保持逾2%升值幅度,與金融風暴後,人行於2010年中恢復匯改,年均升幅水平相若。
人幣昨收報每美元兌6.0922人幣,微升7點子,年初至5月底計(最強報6.1215),期內升值已達1.9%,期後6至10月中人幣走勢橫行,到10月底再升破6.1關口至6.08水平(累計升逾2.5%)。
金發局早前發表內地機遇小組,撰寫加快建設本港離岸人幣中心的21項建議,報告提及本港離岸人幣市流動性缺乏及不穩定,是最大樽頸。
秦曉昨否認,報告有暗示本港人幣離岸中心發展太慢太細,或未把握好國際化機遇的意味,與監管當局論調亦不存在矛盾。他指香港不必為倫敦獅城台灣等人幣市場冒起「太過擔憂」,香港地位依然最重要,但也要自身努力,尤其需要政策制度推動,帶動供求令產品活化,「跟內地要有互動回流機制」。
本地人幣存款總額已逾9,000億元(人民幣.下同),他說「佔內地存款資金池不到1%」,未來增長潛力很大,報告粗略估計,到2028年本港人幣存量應達6萬億元,意味每年會保持雙位數增長,即使不達此標,「做到3、5萬億元不錯」。
被問及監管機構審批人幣投資產品是否過慢,秦曉謂與內地相比,本港效率非常快,又批評內地當局,前端阻礙創新發展,後端監控不夠,「考試(入門審批)難考」,畢業(出台後監管)則「混混沌沌」。
足本收睇《亂噏24》x 謝安琪;肥螳螂王晶接力上場!
周一至周五約定你《亂噏24》: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