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以林鄭月娥為首的政改三人組,將推出政改諮詢文件。為了降低市民期望,事先張揚,這份文件將沒有具體方案,只把坊間的建議納入,再徵詢市民意見。表面上是集天下之大成,文件一出,人們將爭相從字裏行間各自解讀。這種熱熱鬧鬧的虛擬假象,只會麻痹人們的意志,對香港實行真普選,非但無益,反而有害。
自從喬曉陽、李飛等京官就政改雙普選一再放話,嚴峻的局面早已擺在港人面前。師爺智囊處心積慮設計機制,得到正式提名的候選人,一開始就要符合京官的標準,一人一票選出來的行政長官要確保「愛國愛港」,肯定得到中央任命。如何確保?方法就是嚴守每一道閘門。由中央任命的尾門固然要守,但誰能入閘誰能出閘的前門,才是重中之重。所謂「機構提名」、「集體意志」,這些在基本法從來未出現過的字眼,分明是京官強加於港人的違章建築,但卻變成聖旨,成為提名機制最關鍵的部份。
按照京官的意旨,公民提名「保險系數」為零分,已經被完全排除,即使過去幾屆的提名機制也會全面收緊,經過提名委員會八分一委員提名。過了這一關,還有第二關,要通過提名委員會的「機構提名」來體現「集體意志」。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由提名委員會的全體委員投票,過半數通過才能成為正式候選人。極辣的方法,是提委會四個板塊,即工商、專業、基層、政界,分組投票分別過半數通過,才能過關出閘參選。
這個與公平參選權完全違背的方案,顯然違反普及而平等的國際標準,雖然早已呼之欲出,但泛民政團政黨都反應相當溫和,各黨各派心中各有盤算,但理念越趨一致,就是管他是不是真普選,只要篩選門檻足以讓一個泛民候選人出閘,出現一場有競爭性的選舉就可以了。泛民一早把自己的底線露出來,但在北京安全系數超標的考慮下,泛民能夠出閘參選的機會,相信極之渺茫。
京官李飛來港下旨後,建制中人按着口徑四出放話。負責宣傳文體的中聯辦官員在一間大學演講,說提名機制不能確保某派別入閘選特首,這就是「馬房論」。京官提出用「機構提名」來體現「集體意志」,說穿了就是要確保黨意能夠貫徹,把被北京懷疑、不放心、認為不夠忠誠,總之是看不順眼的潛在參選人,徹底排除出去。嚴防死守,把異見者剔出競逐名單之列,說成是確保某派別入閘選特首的「馬房論」,顛倒黑白混淆是非,莫此為甚,宣傳機器確實做得非常出神入化。
諮詢文件出籠,這類惑眾妖言相信會越來越多,不但出自建制派之口,更能蠱惑人心的,更多會出自泛民陣營。他們會提出一些自認為北京會接受的現實方案,底線也會一讓再讓。前面就是峭壁懸崖,寧願原地踏步,如果行差踏錯,民主體制將會粉身碎骨。
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