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立法會今日表決將西貢大浪西灣等三幅不包括土地納入郊野公園範圍,雖然鄉議局劉皇發提出相反的修訂,但預料政府的修訂令能順利通過。不過,保護西灣只是其中一個小戰役,真正的硬仗,是如何保育其餘50多幅不包括土地。本報統計,有一半土地會納入分區計劃大綱圖則,意味可作鄉村式發展。議員陳家洛認為,應將全數不包括土地納入郊野公園範圍。
記者:蔡建豪 梁德倫 潘柏林
全港有77幅不包括土地,總面積約2,000公頃,撇除北潭涌及沙螺洞等23幅早期已納入分區計劃大綱圖的地段,餘下54幅土地,是今次保育戰的重點。大浪西灣、圓墩、金山,以及紅石門村、犁頭石、西流江及分芬箕托等7幅已經或有意納入郊野公園的土地,有望被保育。但有23幅不包括土地,其實已納入或即將納入發展審批地區草圖(DPA)或分區計劃大綱圖。餘下24幅不包括土地則未有定案,但當中至少還有或4幅會納入DPA。
已被納入DPA的不包括土地,有18幅的法定用途劃有鄉村式發展用途,意味可作興建丁屋發展,例如榕樹澳、赤徑等是行山遠足熱點。部份土地很多已出現被偷步破壞及發展的情況,如西貢白沙澳曾被發現大規模開墾土地,土地更有預備建屋的迹象。
交城規會處理凍過水
在昨日表決郊野公園修訂令前夕,關心郊野公園的學者作出「守護郊野公園最後召集」,前天文台台長、中文大學地理資源學系講座教授林超英直言,若交由城規會處理鄉郊的不包括土地,將令人非常擔憂。他批評,城規會在審核發展時,往往未有理會發展對周邊地段的影響,以往容許國金等高樓大廈破壞港島山脊線,摧毀太平山頂觀賞維港景觀,是失職的經典例子。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家洛指出,拯救大浪西灣之餘,要慎防政府聲東擊西,放任其他不包括土地進行丁屋發展。他舉例指,現時偏遠的鎖羅盤無人居住,發展後的預計人口竟高達1,000人,但是政府從未交代「啲人點嚟」。陳家洛認為,政府應將全數不包括土地納入郊野公園,打破一直不理睬不包括土地的做法。在交代規劃理念後,再以政策配合各處村民推行復耕及建民宿等生態旅遊設施,搶救不包括土地。
足本收睇《亂噏24》x 謝安琪;肥螳螂王晶接力上場!
周一至周五約定你《亂噏24》: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