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能力遜滬星虎媽式教育無用

港生能力遜滬星
虎媽式教育無用

【本報訊】港生在國際能力評估測試表現比三年前進步,得分均創新高,當中科學和閱讀排名較上屆上升,但仍輸給世界首位的上海;數學表現也不及新加坡,維持第三位。成績分析顯示,全力介入子女學習的虎媽式教育,會拖低子女成績,得分反不及能與父母閒話家常、一起吃飯的學生。
記者:倪清江

華裔虎媽蔡美兒的教育方法,未必人人合用。資料圖片

三年一度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簡稱PISA),去年舉行第五屆測試,有65個國家或地區、共51萬名15歲學生參加,成績昨向全球公佈。

數學 科學 閱讀成績新高

本港有150間中學、共5,000名15歲學生參加。設於中大的PISA香港中心公佈,港生在數學、科學和閱讀三卷的平均分,依次為561、555及545分,均高於三科全球平均值(494至501),是2000年起首屆以來最高。
第二度參與的上海,學生得分在三個範疇都蟬聯首位。新加坡學生的數學平均分比港生高出14分,再次將香港壓至第三位;不過港生科學和閱讀方面升至第二名,擊敗南韓和芬蘭,新加坡排第三位。
男女生在三科的表現仍有差異,其中男生的閱讀平均分比女生少25分,比上屆高𥧌回落8分;男生的數學平均分則較女生高出15分,變動不明顯。
今年數學是研究重點,從學生和家長問卷結果發現,港生在數學科的自我觀,即對數學科得分期望,與日本、南韓、台北和澳門等東亞地區,均屬最低十位之內。身兼PISA香港中心總監的中大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教授何瑞珠形容,港生「doing good,feeling bad」,意即成績理想,但自我觀差,她指考試導向在東亞地區牢固,是主要原因。
家長對子女鬆與嚴,對成績也有顯著影響。以數學為例,有與父母閒聊、一起吃晚飯或傾談學校生活的學生,其平均分較沒有這類接觸的學生高出35至38分;但若是家長會為子女找數學教材或協助他們做功課,會拖低子女分數最低12分。何瑞珠解釋,能與子女閒話家常、一起吃飯的家長,意味家庭關係融洽;只關注子女考試,顯得很工具性,往往是糾紛起因,「虎媽太急於求成,令小朋友冇咗內在動力,唔係好方法」。何瑞珠指,2015年將有更多內地城市參與,香港排名能否保持成疑。

足本收睇《亂噏24》x 謝安琪;肥螳螂王晶接力上場!
周一至周五約定你《亂噏24》: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