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上暪下】
地方債問題一直纏繞新一屆的習李新班子,雖然中央決心整頓問題,但有意見卻認為,官場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莫說要解決問題,就算是要去了解問題,亦是極大工程,因此審計數字遲遲仍未公佈。
暪數方法層出不窮
自國家審計署於7月下旬宣告全面展開政府性債務後,審計人員各地奔走,被譽為是「史上最嚴」的查數工作。
但有內地媒體報道,地方政府的「暪數」方法層出不窮,如通過「外來單位」的名目,轉移負債;政府自設外掛公司「借殼貸款」,甚至向居民集資不報等手段,「十個煲、九個蓋」,出盡法寶欺瞞中央的審計團。
對於中國「欺上暪下」的官員文化,有內地學者形容見怪不怪︰「他們(地方官員)不可能讓中央知道(欠債)多少,因為很多靠GDP上去了(升官),如果查出來,原來是靠舉債的,那他的官位會不會不保?如果他垮下來了,那現在管理財稅的人,豈不變成同謀,『同罪連坐』。所以這些問題,各地方官員都明白,就是藏得越深越好。」
而中央在三中全會中,提出要建立政府負債資料庫。然而,過去統計局,以至中國海關,都曾被揭發數據充滿水份。
即使最後有官方數據庫出台,但基於過去往績,外界對其可信度必然打折。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