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央進一步公佈上海自貿區細則,包括准許區內合資格機構,經離岸賬戶(類似OBU戶口)下的人民幣持倉,除在區內亦可於境外市場平盤對沖。銀行界認為,此舉有利壯大本港資金池增長,促進人幣離岸價(CNH)與在岸價(CNY)水平趨向一致。
記者:劉美儀 李以莊
人行昨公佈《關於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在9月底出台的國務院總體方案上,再帶來方向性突破。《意見》推進區內個人涉足境外證券投資,分析指是落實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QDII2)發展。區內居民與非居民客戶,通過設立本外幣自由貿易賬戶的分賬核算管理,以類似離岸及本土賬戶(DBU)兩本賬簿模式,作為日後擴大投資融通及利率市場化的基石。
不過《意見》並非政策,具體操作規則仍待出台,如QDII2額度規模,或企業區內發債融資後的使用範圍,人行指「成熟一項,推動一項」。恒生銀行(011)人民幣業務策略及計劃部主管顏劍文認為,《意見》最大突破,是將市場醞釀的措施正式放入政策文件內,其中允許區內機構,通過離岸賬戶將人幣兌外幣持倉,可在境外市場平盤,等同讓有關機構參與本港CNH市場交易,若外匯勢頭配合,資金從自貿區流出境外市場,「本地資金池有壯大機會」。
個人投資者可買港股
匯豐銀行環球資本市場人民幣業務發展亞太區主管何嘉儀亦說,區內機構可在境外平盤,有利提升人幣流通雙向性發展,對本地資金池增長帶來動力,她相信隨着人幣匯率逐步放寬,離岸及在岸價水平,會更為互動及趨近。對於人行擴大人幣跨境使用,開展人幣資金池雙向流通,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洪灝表示,是人幣政策的一大突破,令資本進出更容易,但他認為,若細則落實,有可能影響香港作為人幣離岸中心地位,因選擇在自貿區交易,或較本港更方便,但希望市場夠大,能容納兩個中心並存。截至10月底,本港人幣存款總額(連存款證)達9,607億元人幣,本地的人幣外匯現貨及交收遠期合約,日均交易額達50億美元,早已超越港元規模。
對區內個人跨境投資,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發表報告,指允許區內個人投資者涉足境外證券投資,意味個人投資者不再受QDII限制,算是最大的政策突破。國泰君安(1788)執行董事王冬青表示,開放個人投資者買港股等於QDII自由行,有很大指示性,料短期內會有實際性操作細則出台,他估計若滬自貿區試驗成功,會陸續放行在其他自貿區推行。
足本收睇《亂噏24》x 謝安琪;肥螳螂王晶接力上場!
周一至周五約定你《亂噏24》: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