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先生:
近日閣下接受南方報系訪問,各界爭相解讀。在「敵人的敵人是朋友」氛圍下,很多香港人對你說例如「香港不能人治」,特別認同。不過,部份內容你點到即止,容我在這裏跟進提問。
1. 你對人治的批判是對的,政府應在法治基礎上,公平公正地決策施政,不應選擇性行使權力。但不少人認為,過去閣下的生意,不少正得益於人治。
例如北京的「東方廣場」,當年這項目牽涉拆遷規模之大,可謂四九年以來罕見。又例如,江澤民時期,你如魚得水,春風得意。他訪港,就下榻你旗下酒店,你和兒子還特別到酒店跟他吃早餐。
後來,董建華在未經公開招標下,把數碼港地皮免地價批予李澤楷的盈科拓展,發展成貝沙灣。當時,這項科技為名、地產為實的批地,據說也令到其他發展商對「人治」恨得牙癢癢,甚至有到北京告御狀之說。
作為曾是人治受惠者的資本家,現在對人治作出這樣發人深省的反思,固然是好事。但我想問,你認為應怎樣避免人治的出現?
2. 你說,若能重新開始,會考慮從政。這或許能為上述問題提供答案。
不少人解讀你的談話是劍指梁振英。有人說,唐英年去年輸了特首選舉,結果他代表的大地產商既得利益板塊即失去靠山。這次教訓,至少應讓商界醒覺,不要以為靠枱底交易的小圈子政制最安全;不要以為等阿爺出手的政治免費午餐最可靠,否則只會咎由自取,自食其果。
唯一出路,是爭取建立民主制度。屆時,你們可透過培養代理資本家和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治人才和政黨,去保障自身利益。過去,你們以為參與小圈子政制「造王」,就可保富貴榮華千秋萬世,但原來在共產黨治下,很多東西真的可以一夜間蕩然無存。
閣下很多資產和投資,現在都轉到歐美等擁有民主制度的地區,即使那裏的稅率、財富再分配政策、福利制度對資本家來說,都「遠遜」於香港。
其實,要「從政」,現在也不遲。既然你的資本都選擇民主自由法治的地方,你何不為香港這個發迹地出點力,與香港人一起,把她變成同樣擁有民主自由法治的地方?這樣,才是對「撤資論」的最大反擊。
陳沛敏
記者
足本收睇《亂噏24》謝安琪;肥螳螂王晶接力上場!
周一至周五約定你《亂噏24》: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