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再有國債推出,買與不買的決策很容易,大家有閒錢時才投資,這是投資的基本定律, 因為沒有閒錢,投資便如賭博,遇上了家有要事,沒有閒錢便應付不了,可能要在價位不合適時把投資出售,白白要承受損失。
有了閒錢,也要仔細考慮買甚麼東西。很多人不認識債券,又或是覺得它的回報低,年期長(指比起股票而言,因為他們愛短炒)。
2年期的人民幣債券不算長,美國有30年年期的國債。債券相信對機構投資者的吸引力會較大,因為買了以後,有一個穩定的回報,而且在股市大跌時,債券給予一個正數的回報,局部抵銷負面的影響。
當然,加息的陰影存在,利率上升,固定利率的債券變得不吸引,價格下跌,賬面上有損失。若投資者的資金是閒錢,用不着即時把債券賣掉,可以持有債券至到期日,中間收取利息。
全無買債經驗的朋友,最佳的做法是購買特區政府發行的通脹掛鈎債券ibond。因為債息高,約有4厘,而風險近於零。以港元存款利率近乎零,ibond是一個很好的債務工具,因這是與銀行的存款息率比較,而且相當奇怪,因為銀行的風險較政府為高,理應給予較高的息率,ibond卻是相反。
這次人民幣債國債的息率正常,更不可以與銀行的人民幣存款比較,因為在有金融危機時,銀行未必有可能履行派息及償還本金的義務,而政府的能力卻遠較銀行為佳,大家亦不會忘記有些銀行在金融海嘯時的困難。心理上投資者會覺得2.8厘不及銀行定存,這是沒有加入風險的比較,加入風險因素,息率算是不低了。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