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處於發育成長期,活動量相當高,而飯含豐富澱粉質,是供給熱能的首選。不過某些粉麵若經過加工處理,含糖、油及鹽較高,特別是內附的醬油包含味精,而鹽及味精均含有大量鈉質,不建議給寶寶進食。至於其他雜糧如魚蛋、有餡餅乾、紫菜等,由於經過加工精製,同樣含高量油、鹽、糖,還可能含有食物添加劑。若與正餐新鮮食物的味道相比,雜糧味道較濃郁,相對會減低寶寶正餐的食慾,同時亦有機會令孩子嗜食高熱量、高甜度、過鹹食品,易致營養不均衡及造成兒童肥胖,長大易患上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病。
美國莫乃爾化學感官中心研究人員指出,幼童常吃如餅乾、脆穀片或麵包等鈉含量稍高的食物,吸收的鈉較不常食用上述食物的孩童高出55%;同時如果早期經常食用高鹽的食物,可能讓孩童長大後偏好稍鹹或高鹽飲食。相關研究亦已刊載於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的建議,嬰幼兒的每天適宜攝入量為:0-6個月200毫克,6-12個月500毫克,1-3歲650毫克。基本上寶寶在日常飲食中已能攝取建議之攝取量,過量的鈉會經腎臟排出體外。然而若寶寶吃得太多味精或鹽份,過量鈉質會導致寶寶腎臟因過勞而耗損。
長遠而言,為寶寶的健康着想,家長應設法使寶寶嘗試吃正經的飯餐,從選料(新鮮的食材)到烹調(健康的煮法)乃至上碟(吸引的外觀)都能花點心思,讓寶寶學會欣賞並明白食物與營養的意義,確保根據健康飲食金字塔的搭配與份量,而非以雜糧來滿足寶寶的胃口。
足本收睇《亂噏24》謝安琪;肥螳螂王晶接力上場!
周一至周五約定你《亂噏24》: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