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有心人】「如果我在市場上放租,我會有一個很豐厚的收入,但這筆錢對我來說是多餘的。」衣著樸素的李師奶,不是普通的包租婆。訪問當日,她剛看完村上春樹全集;揹住買餸袋行街市,她愛買有機菜,而且是無人看檔的有機菜,付錢全憑良心。
記者:鄧玉燕
香港有無良劏房業主,也有李師奶這樣的「光房」業主。當她得知創效社會企業「要有光」,今年2月推出「光房」計劃,便立刻主動接觸創辦人余偉業(Ricky)。「當時社會出現很多劏房,無窗、無走火通道、又用相對高的租金租給基層。我覺得這件事不能接受,剛巧我有個單位空置,便與光房傾,了解他們的運作信念,知道幫的是哪些人。」
「光房」計劃透過包租形式向良心業主租用物業,然後分租予有困難的單親婦孺。租金按住戶負擔能力釐定,普遍介乎1000至3000元,即市價一半或以下。

李師奶的光房位於荃灣富麗花園,單位實用面積有430呎,經「要有光」簡單翻新及增添家具後,已租予兩戶家庭。「兩個都是單親媽媽,有小朋友仍在讀幼稚園。簽租約時,我們曾一起聊天。待她們生活安定下來,我會去探訪他們,做朋友,慢慢來。」李師奶囡囡已升上中學,對為人母親的艱難,特別身同感受。「一個人生活環境很差時,其實很影響情緒。而且小朋友的年齡正處於人際關係、性格建立的關鍵,如果有很多衝擊,很影響小朋友成長。」
她對受助人的關注不只是一個單位,更關心這對母子在社區的生活。「荃灣是一個老社區,有公公婆婆在山上種菜,到街市賣。作為主婦去街市買餸,可以了解農場的生活,這正正影響我們的飲食文化。」「這裡也有很多綠化及公園設施,讓小朋友跑跑跳跳,比坐學堂更重要。」
基層出身的李小姐,2000年因為政府免息貸款購入此荃灣單位。她原可賺盡市場租金,卻選擇將單位交予社企放租,即使租金回報較低,卻認為值得。「現在我沒有了一筆豐厚的收入,但我這單位直接幫到人,看到單親媽媽的精神、皮膚都變好;比起用這一筆錢捐獻,而看不到直接成效,更好。」
「生活是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事,我們生活需要呼吸一口新鮮空氣,何解別人不需要呢?」生活簡樸的李師奶相信,人的價值不在金錢。「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生活取向,究竟我們是真正需要呼吸新鮮空氣、健康食物、還是名牌手袋?」按統計處數據,香港有近30萬業主擁有多於一個住宅單位,「大家都可以想想,多出來的單位是用來累積財富,還是實際地用來改變世界?」
愛地球 齊齊Go Green: http://green.appledaily.com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