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的敵人,是甚麼人?」這個問題可以反映你是甚麼人。如果你是一個意識形態的人,你應該會說,敵人的敵人,可以甚麼都不是。不過,如果你是一個博弈家,敵人的敵人,是方便的朋友。
傳媒生意其實都在搶同一份廣告客戶的「畢直」。互聯網的出現,對電台、電視台、報紙和雜誌,統統都有威脅。只是有些選擇視而不見,有些則寧願轟轟烈烈的打一場,輸贏都好,總算試過。不過,餅,沒有因為傳媒的渠道多了而同步增大;相反,傳媒與傳媒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少,大家都是在同一部iPad共存,但觀眾讀者的時間,卻越來越不夠用,也越來越零碎。
壹傳媒(282)是香港媒體最早走入互聯網的一家。本少爺有幸曾任職壹傳媒互動,時至今日,每天早上在巴士地鐵上見到人在睇動新聞,都會感到自己屬於歷史的一部份。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認,無綫的互聯網策略,很到家,可算是香港最好,對比世界各地的大台,不遑多讓。
兩家香港媒體在互聯網上的成功,不全是技術上的緣故。說到底,無綫和壹傳媒曾幾何時都代表了香港主流意識形態。可是,過去十年,次文化對某些人來說,影響力越來越大,主流文化就越來越面目模糊。《愛.回家》不是沒有收視,只不過內容沒有值得在網上轉載的價值。有時候,《蘋果》的A叠頭條,以傳統新聞判斷,未必值得佔領這個黃金版位,可是站在網民角度,成功推上報,是每次運動的階段性成果,都值得慶賀。
傳播媒體將慢慢歸邊
回到無綫對壹傳媒的博弈,今次不是單一個別的事件,而是兩種意識形態的角力。無綫站在傳統和保守價值,封殺壹傳媒,劃下了兩陣對決的戰線,其他媒體,相信也將會慢慢歸邊。
無綫在檢討牌照的時候下此險着,確實非常大膽。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