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食療,在沒有定論前,我更相信身體的告白。雞蛋有害論流行的時候,我每天吃一、兩顆雞蛋補充對大腦很重要的卵磷脂,多年下來,血脂、血壓、血糖沒有一項超標,要說雞蛋有害,不如去研究一下給動物注射激素所產生的害處。到今天,「雞蛋有害論」被更多的研究推翻,雞蛋又變成了有益健康的綠色食品,有機雞蛋更以昂貴的身價在超市的架子上擺出矜貴的面目,這是商業時代的無奈:要麼就吃那些關在籠子裏的激素雞下的便宜蛋,要麼就吃走地雞下的高價蛋,人總是從一個極端跑到另一個極端,帶頭跑在前面的都是一些甚麼人?科學家說:「面對疑問,就去找到更多的知識來解答疑問。」對待自己的健康更應該保持這樣的科學精神,特別是食療,如果你開始採用食療法換回健康,請記住這不是一種商業社會中大家都習以為常的短期投機行為,這是一隻藍籌股,意味着生活方式需要徹底轉變,心態更需要徹底轉變。BBC的《祝君健康》節目中說:「能夠通過食療方法調整健康的人是十分自律的人,是懂得主動索求知識的人。」心態與食療法是一個整體,除了自律與主動索求知識,還有一個正面思維的必須性,特別是運用食療治重病的時候,到了最後關頭,是樂觀和信心把我們從鬼門關帶回來。打仗的時候兵力強弱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主因,到了最後關頭是「狹路相逢勇者勝」,面對重病也是一樣。
不要把身體弄到見不得人才開始注意健康,如果世上有一樣物質比較重要,那就是自己的身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