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不少人買名牌手袋是用「按揭」方式的,十幾萬或幾十萬一隻手袋,不是個個人豪得起,於是分三兩年去供。這是我無論如何不能理解的事。
按揭或免息分期之類的消費方式的推出,令經濟有困難的人可提前消費,先使未來錢,促進了消費,也的確解決了許多人的實際需求。但我一直認為,除非是生活必需品,否則,暫時沒有能力購買的東西應該輕輕放下。人生總得有夢想,暫時實現不了的慾望又何嘗不是夢想的一種?
樓,是生活必需品,按揭買樓不會有任何爭議。在某些地方,車也是生活必需品,沒有車寸步難行,那麼按揭買車也屬合理行為。如果你的工作需要一部貴價電腦,而你暫時力有不逮,那麼分期買電腦也可以理解。此外,家庭電器及傢俬亦屬生活必需品……但是,如果一個收入未能應付日常開支的人偏偏每隔一段日子換一部新型號手機,為此而分期或「按揭」,那就很令人費解了。
手袋不是生活必需品,而且豐儉由人,從幾十元一隻到幾十萬一隻應有盡有,總有一隻是你能力可以承受的。偏偏有人要用按揭方式去買一隻手袋(我指的是確實不夠錢而確實虛榮的那種),拎着這樣一隻手袋出街,真的會感到自在與滿足?人類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可以付出多大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