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時候感冒發作,回到香港一發不可收拾。
朋友問起,我就說是「流感」,這種季節,一說「流感」大家都明白,雖然我很想說是那兩天蘇州、上海的空氣太差,我在蘇州觀前街上走了十分鐘就覺得中招,後來到上海,PM 2.5的指數為179,也是兇手,但結果我還是決定不以此為據,免得被內地同胞聽了,嫌香港人嬌氣,畢竟人家生活在那個環境中天天張口透氣,我們難得去一次就不得了了。所以,還是「流感」了。
有人說感冒這回事,吃藥七天好,不吃藥七天也會好。意思就是必定經過一番像上帝創造世界一樣的辛苦,話雖如此,相信沒有人會因此一點藥都不吃而坐等時日過去的。於是都去幫襯醫生了。醫生開的藥也都是「意料之中」,西醫是消炎止咳收鼻水,中醫則還分寒熱,根據不同症狀開藥。後者似乎更科學,卻又見效不如前者神速。或者正如那「七天之說」,所以醫生開了藥之後,總是會叮囑:多喝水、多休息,就好了。但有幾個人會有如此定力,一難受,藥便一把把當花生米吃了起來,且中西合璧,還有偏方,能試都試,於是一感冒,人就變神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