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專題:讓病重長者出院善終之家供入住 走得有尊嚴

星期日專題:讓病重長者出院
善終之家供入住 走得有尊嚴

【吾生悟死系列之一】
【本報訊】本港現時每年有約四萬人死亡,但死在醫院的比率已攀升至94.6%的世界紀錄,末期病長者臨終死前更常成為安老院與醫院間的人球,受盡折磨。繼靈實護養院推終老院舍計劃後,善寧會正花1.7億在沙田建築背山面海的「善寧之家」,盼讓更多末期病長者在舒適環境及家人陪伴下有尊嚴地離世,亦可節省醫療資源。
記者:林 茵 劉漢權 梁瑞帆

吳永順堅持善寧之家的靈車出入口(藍箭嘴示)與供人出入的正門(紅箭嘴示)並排,以示尊重死者。吳永順提供模型圖片

秋蘭婆婆在2000年病到晚期進了靈實醫院,醫生問她有何願望?她說「要返屋企」然後指着窗外的靈實護養院,原來她在靈實護養院住了一年已把那裏當作屋企。但那個時候,臨終時若不送院急救並刻意留在老人院過身並無先例,隨時會被警方調查及質疑。

可節省醫療體系資源

靈實為圓婆婆心願,急忙諮詢醫管局等,確認只要駐護養院醫生簽發「死因醫學證明書」在護養院善終是合法的,兩個月後婆婆終在親人和醫護陪伴下安詳離世,靈實護養院終老院舍計劃由此開展,13年來靈實曾送別90位參與計劃的長者。
衞生署數字指本港死在醫院的比率由2010年的92.9%升至去年的94.6%,靈實護養院駐院醫生朱偉正直言,香港死在醫院的比率是世界最高,在英美比率低於75%,令香港的醫療體系不勝負荷。故靈實希望當局擴展終老服務的院舍,這除可令末期病長者不用不斷往返醫院接受無意義急救折騰,亦可節省醫療資源。
而善寧會亦正花1.7億元,於沙田亞公角山道興建全港首間家庭式寧養中心「善寧之家」,希望以接近家居的環境,讓不想再接受進取治療的重症病人及家屬入住。善寧會成員、白普理寧養中心前護士長黎秀蟾解釋:「病人始終覺得屋企最溫馨,若能在家過身最好,因對死亡難免有恐懼及無助,有至親在身邊當然最好。」
兩年後落成的善寧之家,將內設30間面積3、400百呎的套房,病床外還有空間擺放家屬睡床,有獨立浴室。建築物背靠翠綠山巒、面向吐露港。設計者吳永順認為「死亡就是回歸自然」,故善寧之家強調與大自然接觸,每間房有露台,套房樓層以斜路連接戶外,方便家屬用輪椅推病人到山坡上的大花園。

靈實護養院駐院醫生朱偉正(右)稱港人死在醫院比率全球最高,令醫療體系不勝負荷。劉漢權攝

靈車正門出入表尊重

傳統醫院靈車往往須由後門出入,與垃圾房在一起;吳永順堅持靈車出入口與寧養之家正門並排,尊重死者,毋須忌諱。善寧會執行委員會主席王紹強感慨,有朋友質疑善寧之家「使唔使起到好似勞斯萊斯的級數?」但王反駁「死係無分豪華與唔豪華的」,臨終病人需要私人空間與親人講心底話,想感受風聲鳥鳴,並不奢侈。善寧會希望創造一種新的環境和照顧水平,將來其他機構甚至醫管局也可效法。

足本收睇《亂噏24》x張家輝;宅男女神謝安琪隆重登場!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