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位家庭科醫生,連篇累贅撰文,抨擊乳癌普查不可行,因只靠X光造影照出的乳癌影像,有10至30%機會出現「假陽性」,即檢查者初期見到有事,其實是無事,結果虛驚一場。他並指出,有關普查在二千人中,只有一人確診患癌,為了救一個人,卻要1,999人承受不必要的恐慌,所以普查不值得。
首先要多謝這位醫生對乳癌的關注。遺憾是他這種說法,有點口噏噏當秘笈,活在理論推斷的層次上,根本與事實不符。
所有檢查,都有機會出現「假陽性」,而乳癌普查大概有10%左右。作為前線、具有臨床經驗的專科醫生,我們可以舉出很多實際例子,證明病人獲知普查呈「假陽性」後,反而感到安樂。國際醫學上亦有研究調查婦女在普查後是假陽性者,她們的感受,都是正面的。
我有位病人,有做定期普查,最近一次發現乳房出了新狀況,表面看來不大好;我進一步為她抽針檢查,證實並無問題。這位病人事後的結論是:好彩無事!她不覺得普查「假陽性」,為她帶來不必要的恐慌,並會繼續定期做檢查。
而另一位年約六十多歲、肥胖而大胸的病人,過去十年均每兩年普查一次。最近她照乳房X光造影,看到有一個一厘米的腫瘤,藏在乳房深層在乳頭後面,而且貼住胸壁。由於她是C級胸,而腫瘤位於深層,單靠自摸無法察覺,醫生亦摸不到。由於腫瘤尚細,並未擴及淋巴,屬第一期,她只需割走腫瘤並做電療即可。她多謝醫生為她治療,未有埋怨以往普查枉花錢,最後都是中招。如果她沒有做定期普查,靠自摸乳房檢查,腫瘤要大到三、四厘米才摸到,結果延誤診治。
這位抨擊普查的家庭科醫生,只強調普查會令那1,999位無事的人,承受不必要恐慌;卻沒有正視,普查可救回那寶貴的一條生命。對於家人、親友、同事而言,每個人都有存在價值,然而這位醫生卻漠視了。
至於那1,999位無事的檢查者,只要繼續定期普查,每一千人就可通過普查找到5個早期癌症,從而得到「早診早治」,這是本地經驗。所以乳癌普查,並非如這位醫生所說,毫無價值。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bcf.org
香港乳癌基金會電話:2525 6033
張淑儀醫生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