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選舉委員會一直被指是「小圈子」,代表性嚴重不足,但李飛昨卻以過去選委會有「廣泛代表性」,由四大界別組成為「依據」,指2017年普選特首時,提名委員會應續由上述四大界別組成,為稍後涉及提委會組成的政改諮詢率先勾劃定框框,同時也指應就特首候選人設定適當人數。
學者:比港府更保守
李飛昨與高官舉行座談會時,稱要參照現有選委會組成提名委員會外,而「廣泛代表性」應體現為工商界等四個界別、每個界別同等比例成員組成;由於李飛已勾劃提委會組成模式,故稍後的政改諮詢料只可決定三大方向,包括提委機構提名的民主程序、候選人數目及選民投票方式。
由於提委會有篩選權,李飛不忘強調提委會重要性,指「將來提名委員會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的行為和目前的選舉委員會選舉行長官人選的行為,可以肯定會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在普選情況下,決定誰能當選行政長官的權力在選民手中,提名委員會的提名行為必然深受到選民投票取向的影響」。
李飛也稱明確訂出特首候選人數目是合理限制,稱除可確保特首選舉有真正競爭,也可避免過多人選而帶來的選舉程序複雜,以及選舉成本高昂問題。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認為,李飛稱提委會要參照選委會組成,較特區政府之前的解讀更保守,指「公眾諮詢都未開始就咁,令好多嘢都唔使傾」。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