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銅鑼灣轉變的,還有新寧餐廳。於1948年開業,新寧餐廳最先落戶新寧道的新寧招待所。後來搬到開平道禮頓中心地庫,至今搬到利舞臺商場營業。輾轉於銅鑼灣,至今依然在銅鑼灣屹立不倒,除了因為有富貴豪客追足三代,更因為,從其搬進招待所之時,幕後老細已覺得:「無謂讓夥計們流離失所。」而堅持一直經營。
這種來自上海的西餐廳,怎麼學也不是西餐正宗,卻以自己的方法,融入東方社會。現在的大廚Dee哥,59年13歲時由天水圍來到銅鑼灣,當年尖沙嘴京滬以月薪100元請他,他偏偏選做月薪只得30元的新寧餐廳做打雜,何解?「因為當年在港做上海西餐的人很少,學成後,月薪跳升至700、800元,比做中菜的師傅高一倍!」當年Dee哥不懂英語,就抱着餐牌,跑到崇光百貨旁邊的小型補習社,付1蚊學英文,誰知餐牌上寫的居然是法文,惟有自學死記。一天工作十小時,放工坐在避風塘溫書,15歲那年人工升到月薪400元,是一般打工仔的十倍!當年的新寧餐廳,食個扒要9蚊,是高官豪紳們的飯堂,菲律賓總統馬可斯、恒隆銀行老闆莊清泉都來幫襯,當年李嘉誠也常在此,與莊清泉吹水打麻雀。
Dee哥:「60年代百德新街一帶,全部都在曬鹹魚咋!我踩着雪屐,或用1蚊租架單車,由銅鑼灣踩到上環,好爽快!那時我一出糧就打金,掛到一身都是金,也學西班牙樂隊的服裝,自畫圖樣去造衫。」現在Dee哥遠遠望到人潮如鯽的崇光大馬路,莫說踩雪屐,簡直舉步維艱:「嘩,咁多人我會暈!我好久沒走過那邊了!」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