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Kin和Lennon是一種緣份吧。上星期獲Elite模特兒公司邀請參與Elite Model Look Catwalk, 他們倆代表香港品牌。見面時,見Kin穿着米白色救生衣般的背心,造型看上去本來還以為他是日本人,事實,他們是來自香港的ATTitude。
由神學到時裝
Lennon是理工大學School Of Design時裝設計系畢業,分別在ISO和Ruby Li裏工作過,由於覺得不完全是他理想的工作模式,所以不久便轉讀神學!在這個差點決定放棄時裝的時候,Lennon遇上髮型師Kin。Kin很愛美,Lennon開始時是幫Kin做衣服,更接了很多Kin髮型屋裏同事的定單,後來更與Kin在2002年9月於利時商場開了第一間60呎店舖,Kin在店裏工作,Lennon便在家裏製作衣服。
Deconstruction、Reconstruction
開店的年代,IT還沒在港當道,亦沒太多引入外國品牌的買手店,市場上很難找到特別的衣飾,所以ATT.給了一批愛去party的顧客一個另類選擇。生意好,在利時連續開了三間店,更開始找工廠大量生產帽子、飾物、袋。但好景不常,正當他們銳意擴張,在廣東80商場連環開三間新店時,生意就在這一刻突然下滑,一年內輸光了他們的錢。
於是,他們惟有將陣地轉到銅鑼灣金百利商場,他們說,這可能是入行以來的最低點,有點心灰意冷,不太清楚下一步應該怎樣做。因為沒錢買布,他們開始嘗試改裝二手衣服作新款。技術上這種做衣服方法可以稱為Deconstruction和Reconstruction,即解構之後再重組,也是時裝大師Martin Margiela的一個撒手鐧。銅鑼灣潮店Voulez Vous成為了他們的大買家,每兩天就要添貨一次。「我們就是不喜歡計劃的人,見步行步,隨遇而安吧!」
全手製沒廠房
找到批發的客人,加上零售業不見好轉,顧客購買習慣改變了,比較喜歡網上購物;還有經歷了十一年的起起伏伏,他們確定了要簡化工序,堅決不用廠,自家製作,省卻很多跟工廠溝通的煩惱;而且,做出來的每一件衣服都是獨一無二。最後他們找到了現在的上樓店,同時也是工作室,好處是街客不多,可以專注創作,做出來的衣服都有新鮮感。
一般設計師的做衫方法是,先做mood board、color board,想好整個系列用甚麼布、畫圖後,再做一個lineup,便去做衣服,我欣賞的是他們完全反轉這個時裝工業架構和時間表。他們做衣服的方法簡單、直接,續件想,續件改裝,Kin負責出去選料,Lennon負責在工作室縫製。ATTitude的作品奇幻、浮誇,每一件都是他們倆手縫出來,充滿愛,而且也是獨一無二。
最後,當我問到他們夢想是甚麼時,他們說:「沒甚麼特定目標,只是想不斷挑戰自己,繼續有很大空間給自己做喜歡做的事。因為做生意很容意磨滅創意,所以重點是keep住團火!」能夠在這個地產商橫行的城市裏堅持了11年實在值得慶祝,在這裏跟你們乾杯!祝你們能夠「keep住團火」!
Profile:Kay
Daydream Nation創作總監,追夢者,工作狂,愛分享的文盲。
( http://www.facebook.com/daydreamnation.hk)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