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日大圍有野豬隊獵殺野豬,引發民間展開野豬維權,要求保障野豬生存權。有大圍居民坦言餵豬已七年,附近約有10隻野豬。現時漁護署沒有就野生動物作統計,只有野豬出沒數據,專家指市民不要向野豬餵食或攻擊。
記者:彭美芳
該署在郊野放置紅外線自動相機,收集野生動物出沒的數據,資料顯示野豬在本港十分常見,分佈範圍廣泛,較多在新界郊區出沒,牠們棲息於林地、草原和農田等多種生境。香港暫時有一種野豬活躍於全港,根據過去一年野豬出沒的報道,野豬曾在沙田、大埔、將軍澳、荔枝角、銅鑼灣、北角、柴灣等地出現。
漁護署在2009至2012年收到1,254宗發現野豬報告,野豬狩獵隊出動459次,有226隻野豬被射殺,以減低野豬出沒對人類的傷害。
大圍隆亨邨也是野豬出沒熱點,月初有村民組成的狩獵隊上山射殺野豬,阻止野豬損毀先人山墳、金塔等,遭居民強烈反抗。昨日有一隻母豬帶同五隻小豬下山覓食,母豬用輕微的噴吐聲與小豬聯繫,但當牠們發現人類走近,逗留約半分鐘就返回山上。
喜愛動物的85歲長者何伯,在7年前開始接觸這批大圍野豬,累積至今共「飼養」過約12隻,暫時有約10隻在附近生活。何伯認為,他的野豬原本是家豬(食用豬),因為在野外生活變成野豬,無獠牙,大小野豬不會攻擊人,更有小豬信任何伯,被抱起不反抗,至近日有被飼養野豬中槍死亡,感傷心。
以堅固鐵欄分隔
隆亨邨以堅固的鐵欄分隔野豬,無野豬入邨。因隆亨邨獵殺野豬問題而成立的香港野豬關注組,發言人Doris指這批野豬已被「社會化」,可成為社區動物,她指香港無就本地野豬生態作分析,呼籲漁護署和他們合作研究,讓野豬留在原居地生活。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動物保育部高級保育主任高保然(Paul Crow)指,人類餵食野豬會破壞野豬生活方式,不應餵食野豬。他指,野豬主要在灌木林、草地等泥土尋覓食物,例如番薯、芋頭,同時利用獠牙翻土,有助翻鬆土壤,幫助種子落入泥土,人類餵食令野豬依賴供應,一旦餵食的人停止餵食,野豬的求生能力下降,本港因較少野豬天敵如老虎,故數量持續上升。雖然向野豬餵食並不犯法,但有機會因亂拋垃圾而被罰1,500元。
隆亨邨居民心聲
阿 熒
「歡迎社區動物嘅存在,野豬喺社區入面可以幫助教育下一代關愛動物權益。」
何 伯
「我好喜愛小動物,經常會帶剩飯、麵包、臘腸、紅蘿蔔等嚟餵佢哋。」
足本收睇《亂噏24》x張家輝;宅男女神謝安琪隆重登場!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