暉灑自如:揭開監管審計師的面具及因由 - 周光暉

暉灑自如:
揭開監管審計師的面具及因由 - 周光暉

有關上市公司獨立審計質素及審計師的監管,新一輪發展上月揭開序幕。對進一步監管上市公司審計師監管架構,香港會計師公會(公會)、財務匯報局(財匯局)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財庫局)三方磋商了一段時間後,決定先由公會向會員展開三個月諮詢,財匯局及財庫局將於明年展開公眾諮詢,並希望在2015年向立法會提有關條例的修訂。
財匯局已於上月向傳媒講解其委託英國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就「歐美等先進體」的審計監管,得出香港現行監管方式相對落後的結論,漫長爭拗由此展開。
花了兩天細閱公會長達43頁的諮詢文件後,我認為,首要決定香港應如何自訂一套鞏固獨立審計的公信力、專業性及監察的方案,而不是繼續殖民地式的奴隸跟隨式思維、自認不足地抄襲,特別是在歐美經濟及管治體系連年下滑及換班的千瘡百孔的情況下,我們還要長他人志氣。
事實上,今天的來路貨不再是最好的,中國已在超級強國中排第二,香港在國際財經中心亦是三鼎而立的其中一腳。

與誰看齊──被動與互動

今期我先分析監管的大原則﹕
(一)公會諮詢文件提到建議架構的主因之一是要向歐盟(EU)的監管要求看齊及促使香港可成為「國際獨立審計監管機構國際論壇」(IFIAR)的會員。但文件裏對全球第一經濟大國美國及其最苛刻的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PCAOB)操刀的美國監管模式隻字不提。
我們不知道公會、財匯局及財庫局三方討論時是否認為美國監管制度不可取,不能接受,還是不敢提,因為中國政府對PCAOB監管規則及其跨國性干涉他國內政不能接受。我認為公會、財匯局及財庫局對PCAOB應有立場,亦應有所解釋,讓公眾可作一個平衡的評估。
(二)IFIAR是一個2006年才成立、總部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機構,主席是美國PCAOB的前任律師。由其註冊地及領導層的背景來推算PCAOB的監管文化對IFIAR的監管文化的形成是有一定影響。我們在諮詢文件中不提PCAOB而只提IFIAR會不會間接走入PCAOB思想的圈套呢?
雖然監管成本是一個往後再談的課題,但單從公開資料顯示,香港財匯局每年的經費是二千萬港元,而 PCAOB 每年的預算是二十億港元,這分別可說是非常驚人!
(三)在美國制度談不上的前提下,公會與國際看齊的視線轉到歐盟(EU)。試問,我們有大量公司正排隊去歐盟上市而要跟歐盟的監管制度雷同嗎?如果不是的話,那我們為甚麼要與歐盟的標準看齊呢?審計師亦不是有大量貨物出口到歐盟的製造商,如果是的話,則歐盟對商品安全等的標準需被遵守,反過來,如果歐盟內有公司要到香港上市(如Prada.1913)那麼他們就要符合並接受香港的監管制度監管了。
況且,整個歐盟的證券市場及有關審計行業的核心在英國倫敦,作為代表香港會計師公會在英格蘭及威爾斯特許會計師協會擔任理事的我,知道英國的會計界、財經界及政府對歐盟的財經監管文化(包括獨立審計師的監管)是有很多分歧及怨言的。但因為英國是歐盟成員,他們長期要進行「內戰」。
若英國如期在未來兩三年舉行公投決定是否脫離歐盟,結果如是脫離的話,那就一天光晒了。這亦是英國財經界一股不細的聲音,反正英國從來沒有加入歐元,英鎊仍是美元及歐元後的一個重要貨幣。我們的公會、財匯局及財庫局有跟英國的對口單位溝通嗎?

仍然奉行照抄官場文化

貴為全球三大財經中心之一的香港,我們的定位及制度的編制要改革是應該與對口單位互動的,坦白說,互動的展述在諮詢文件及其他公關對話裏並不明顯,我們在走的好像仍然是五十年不變、前朝奉行的死跟照抄官場文化。
諮詢文件強調改革方向應與香港的實際情況相符,我強調這點既然提了出來,便應慎重地去遵守實行,不能空談。
(四)中國不是IFIAR會員
港交所有今天龐大的平台,上市公司總市值名列前茅,中國央企、國企及大型民企明顯是新樁腳,單是阿里巴巴一間大型民企在港上市與否,已做成香港在世界融資地位排名榜上第一與第五位之差。
據調查,中國及中央政府有關部門不是IFIAR會員。諮詢文件沒提到有否與中方有關單位如中註協、中證監及財政部的溝通及其看法,公會會員及公眾應該知道這方面導向。

不應盲目爭取IFIAR會籍

一個應慎重考慮的現況是,國資委就在港上市中資企業獨立審計師的換班及重聘準則已直接影響到眾多中資企業更換審計師,我們可以不探討這些公司的決策大股東(即國資委)及其兄弟監管機構對監管獨立審計師制度的滿意程度及其取態嗎?
另外,從政府角度,特首及財政司司長已慣性地成為出席G7、G8、G20財長及領導人會議中方代表團的成員及團隊的一部份。這種已見慣的事實未知有否在諮詢過程中涵蓋呢?
總括來說,監管上市公司獨立審計師制度的檢討及改革,香港應有本身的主意,當然本身亦要包括聘任審計師的上市公司大小股東對審計服務及其監管的滿意程度。我們不應盲目地去爭取IFIAR會籍及與歐盟的監管架構看齊,這不應該是檢討及改革的着眼點。

(下星期繼續分析諮詢文件的其他範疇。)

周光暉
mailto:[email protected]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