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大作戰 - 蕭煒春

濕疹大作戰 - 蕭煒春

早前有一篇這樣的報道:「家長抗拒類固醇治療 自行停藥 濕疹少年脫水險送命」,我把剪報用作小悠每星期的作文練習題目,她對此嗤之以鼻,主觀地認為「很多資料都是錯的。」小女孩當然缺乏紮實的醫學理論,也不明白偏激的治理方法可以衍生出致命的後果,意氣之言緣於多年來與濕疹惡鬥的實戰經驗,反覆使用類固醇,的確令她嘗盡苦果。
你家有濕疹孩子嗎?據統計,香港約有兩成兒童或多或少曾受這病煎熬。用上「煎熬」這字眼一點不誇張,這病討厭之處,在於如蟑螂般滅之不盡,以為好轉了,一轉天氣,紅疹又會悄悄爬竄出來。嚴重患者如小悠,睡醒後床單上佈滿因痕癢難耐而抓損的血痕,我有時會怪她不忍手,她卻哭着臉說:「我也不想的呀。」從那刻起,媽媽暗暗下了決心,無論如何都要把她的病治好。
濕疹患者眾多,卻沒有治理的不二法門,中醫有中醫的講法,西醫有西醫的理論,另類療法近年也累積了大批擁躉。到底哪一門、哪一派最為有效?反複追查了12年,結論是每個孩子的發病成因不同,有人是食物敏感、有人怕塵、有人耐不住珉差轉變,更麻煩是同一個人,可以同時出現多種抗敏反應。爸媽只能像偵探般,在日常生活抽絲剝繭,找出最可能令孩子發病的原因,然後避之則吉。至於治理,無奈地任何正方、偏方都只能親身嘗試才知療效。所謂彼之蜜糖、吾之砒霜,某人用了某個方法成功了,不等於同一處方適用於自家孩子,譬如人人讚好的冷壓椰子油,小悠塗後卻出現全身紅腫,差點要送往急症室。
關於類固醇,西醫強調適當使用可有效控制病情,這是對的,卻非長治久安之法。我們曾經乖乖的完成一個又一個的療程,結果短暫控制了病情,下次再發時往往來得更凶猛,這是很多患者拒絕倚賴西藥的原因。不少西醫私底下會鼓勵患者同時尋求中醫調理,問題是,好中醫難尋。我們前後曾求助六、七名「著名」中醫,每次療程由三個月至一年不等。部份初期進展良好,但小悠的濕疹很頑固,習慣了某種藥物後便會迅速翻發,好些醫師只得一技傍身,對嚴重個案往往束手無策。中藥有時很不可靠,曾求診於某名有「生仔神醫」、「濕疹聖手」之稱的老醫師,他開出的藥物一用即好,一停即發,我們的經驗是除了類固醇外,世上還沒有這樣一種神奇的藥膏。(衞生署及後真的在其診所發現未經註冊、屬毒藥級的強力類固醇。)
找對了醫師,也需要有超級耐性去接受治療。每星期覆診,每天早晚煲藥,而中藥性質珉和,至少持續服用三個月才見療效。開明的醫師會提醒患者,服藥的同時不要即時停用類固醇,應待病情穩定後才逐漸減量。這種中西合璧的療程,是我們至今遇到最理想的方法。
與濕疹搏鬥是一場持久戰,不二法門其實是父母的耐性。即使中西醫也認定了不可能出現完全康復的一天,也要鍥而不捨地尋找適合自家孩子的治理良方。這是我對女兒立下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