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
思南公館商業街的一處三層小樓原是鄭女士(59歲)的出生地,這家十兄弟姐妹她排行最小。弄堂裏跳橡皮筋、傍晚媽媽在陽台叫「吃飯啦!」的光景,只能在記憶裏回味。經營汽車配件廠的父親文革時被遊街,老宅也住進了外人。「多數老照片文革時被抄家抄掉了。這張是在我家陽台上拍的,後面這座別墅現在成了酒店。」攝於1970年的老照片中,16歲的她臉上沒有笑容,拍照翌日她就要知青下鄉去安徽,這是臨別的留影。
「那個時代個人沒有選擇,你不去,每天敲鑼打鼓來閙,說得好聽是動員,其實是騷擾。」在這之前她的六哥被「動員」到新疆建設兵團,不久便莫名的死了,只是收到電報通知死訊,連遺體也沒能回到上海。
和許多上海女知青一樣,鄭女士在安徽結婚生子,直到九十年代才遷回上海,父母已經去世。「返城」的兄弟姐妹們帶着下一代,在法租界的老房子裏重新開始,千禧年後卻又迎來政府的拆遷重建。時代變了,卻仍然有許多的無可奈何。黃金地段的老宅最終被政府收回開發,一家人搬遠了。
鄭女士一直希望能搬回這一區,但房價讓人望而興嘆。她閒時會回來走走,緬懷一番:「我有個同學上次美國回來本想到老房子看看,她家變酒店了,四萬多元一晚。最後只能吃頓飯懷舊一下。」
《蘋果》記者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