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現代孩子鋪升學路,當家長的都如孟母三遷般勞心勞累。眼前兩位一中一西的六歲女孩Clarabel和Sofia,以畫結緣,孖住出繪本、開展覽會,創出一片不平凡的孩童天空。跳出畫框,她們同樣背負學業重擔,也曾試過以畫作無聲控訴。女孩父母說:「主流社會給予她們無可避免的壓力,我們要將主宰孩子快樂的主導權拿回手中。」直接地,道出多少爸媽的願望和心聲?
記者︰許政
攝影︰潘志恆
保留她的童心
土生土長的Clarabel和港生英籍的Sofia,自三歲起已跟隨導師Ms.Wong學習繪畫。Clarabel爸爸說,孩子在嘈吵環境下依然能集中於某些事情上的話,可能反映孩子的興趣和天份正在於此。他憶述,女兒兩歲時已拿起筆,把家中牆壁塗得花喱花碌。「沒阻止嗎?」爸爸卻說:「大人有時正是過份以自己的感情和認知行事。但其實牆也可如孩童眼中的畫板,大不了再重新髹上新漆油。我若阻止她繪畫,即是代表我把牆的價值,看得比女兒重要!」
至於同樣自懂得拿筆的瞬間已開始四處畫畫的Sofia,書包內常備的紙和筆,也是爸媽對她的支持。爸爸笑言,他沒太多思考要培養女兒甚麼才能,「只要是她喜歡的事,我們都讓她做。才不過六歲,我們想保留她活躍、愛玩的童心。未來社會要她學的事,還不夠多嗎?」
取回快樂主導權
談及學習方面的壓力,從事社工工作的Clarabel媽媽特別感觸。始終當母親的總比爸爸緊張,適逢女兒剛升讀小一,母女仍在適應急增的功課中。不過在開學的初期,她卻收到一幅女兒的畫,畫中女兒竟給她戴上魔鬼角!這位媽媽頓時反省:「我曾接觸過很多飽受學習壓力的孩子,這不正是我們不讓Clarabel上補習班的原因嗎?」此後,她改變模式,四出打探補習班的複習範圍和模式,然後搬回家由自己實行。這令陪伴女兒的時間更多之餘,女兒也有空暇繼續畫畫放鬆身心,「我希望將主宰孩子快樂的主導權拿在手中,而不是由外面的人擺佈。」
至於就讀國際學校的Sofia,除了上運動班,還有上普通話班。「不累嗎?」兩位小妮子爭着說會先做功課,才畫畫。「爸媽要求的?」她們搖搖頭:「只有先做完功課,才可以接下來無間斷地作畫。」這大概就是Sofia爸爸所說,屬於孩子自己世界的專注,也是她們釋放壓力的時間。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