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企打貪浪潮仍未平息。於上周三中「喘息期」過後,中央再出手調查國企高層。中國鋁業(2600)昨日收市後發公告指,副總裁李東光「因個人原因」接受有關部門調查,並辭任公司職務,強調對公司無重大影響。雖然中鋁着意與李東光撇清關係,但消息人士指,李東光被調查與中鋁於2007年斥逾90億人民幣收購雲南項目有關。
記者:李以莊
李東光於今年5月份,接替因「工作變動」而離職的謝洪,出任中鋁副總裁,但上任僅半年,便被紀檢部門調查。集團於上交所的公告指,李東光是因「個人原因」被調查,並主動請辭,重申「事項對本公司無重大影響」,強調「生產運營一切正常」。惟本報向中鋁查詢,該集團透過有關人士回覆時,卻沒出現公告上的「無重大影響」字眼,只強調高度關注事件,並根據情況發佈公告。
雲南銅業離奇蝕大錢
現年53歲的李東光,曾任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人事部副處長,後加入中鋁集團,涉及多個職務,包括國際貿易公司副總經理、鋁材營銷中心總經理等。中鋁消息人士向本報指,李東光被調查,涉嫌與2007年收購雲南銅業一事有關。
中鋁於2007年10月,斥資逾90億元(人民幣.下同),收購雲南銅業的49%股權,李東光當時便豪言,收購完成後,中鋁電解銅產量會增至70萬噸,成為全國最大的電解銅生產商。至2008年1月,即收購僅4個月後,手持51%股權的雲南國資委,卻無償將4%股權轉讓予國資公司,令中鋁變成第一大股東。同年,雲南銅業董事長鄒韶祿、董事余衛平因受賄被撤職,中鋁便安插「自己人」入主雲南銅業,多次更換管理層。
但自中鋁入股後,雲南銅業的盈利,由2006年的17.07億元,變為今年第三季的巨額虧蝕15.15億元。市值亦由最高的1,183億元,變為今日僅餘128億元,下跌89%。消息人士指︰「當年集團內部有異議,質疑中鋁為何要參與不熟悉的電解銅業,而且,雖說銅價下跌,但也沒理由虧那麼多,畢竟電解銅可生產硫酸、貴價金屬等副產品」。本報曾向中鋁查詢李東光被查是否與雲南銅業有關,但集團借「以公告為準」不作回應。
中鋁首三季蝕18.5億
除了收購的雲南銅業巨虧,中鋁亦自身難保。繼去年全年錄得82.3億元虧損,登上「A股蝕錢王」第二位後,今年仍未能轉虧為盈,首三季錄得18.5億元虧損,有機會連蝕兩年,或繼「蝕錢王榜首」的中國遠洋(1919)後,面臨於A股市場被加上代表「有風險警示」的「ST」代號。中遠集團副總經理徐敏杰亦於本月被雙規,足見中央對蝕錢的國企關注有加。
足本收睇《亂噏24》x 楊千嬅;影帝張家輝接力上陣!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