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離地金發局 - 丘亦生

金融雲端:離地金發局 - 丘亦生

三中全會甫結束,並於上周五發表詳盡報告,金融發展局便一氣連發六份研究報告,大談如何鞏固香港金融業。內容除了重複又重複的人民幣離岸中心,便只有推動房產信託基金(REIT)的發展略有新意,較礙眼的反而是,報告花了300字的篇幅,批評香港社會日趨政治化及分化,更具體提到立法會拉布、暴力示威手法及中港矛盾,如何傷害香港的營商環境,不利中港兩地的合作關係。

批拉布示威不利營商

我看到這,不其然嚇了一跳,還以為金發局的報告,會為如何促進社會和諧,及改善中港矛盾提供建議。一地的國際金融中心,為何會受示威、拉布及中港矛盾所拖累,報告沒有詳述,將這「一籃子」課題扯在一起,看似離題,實則又並非風馬牛不相及,只是金發局仝人僅說出表象,沒有點出背後政治不方便的底因。
香港社會政治化及分化的現象,固然存在,但背後是反映民智不成熟,抑或是反映政府管治的認受性不斷流失,市民失望情緒無處宣洩?單單最近的免費電視發牌,竟然可以令顧問倒戈相向、政策局高調劃清界線,行政會議成員呼籲深切檢討,這似乎是港府最高決策層倒行逆施自製的苦果,難道可以因而歸咎於市民不懂體諒包容嗎?如果要說到對營商環境的摧漽,港府今次搬龍門,恐怕更值得一書。
在無力感濃重的政治氛圍下,你能怪市民激進一點嗎?難道溫和的表達手法會更奏效嗎?很難想像,如果當日雷曼迷債的苦主不是死纏不放,與銀行劍拔弩張,只怕未必容易收回老本。
金發局的報告,一方面怪罪不配合施政的市民,一方面卻未能在報告中,具體指出鞏固金融中心對他們的好處。儘管報告強調金融業創造的職位多達22萬,但只佔總勞動人口的6%,與貿易及物流的52%比例差近八倍。報告內又提到,每新增一個基金經理職位,可以創造約五個新的中後台部門職位。這意味增加1,000個基金經理,才創造5,000個職位,絕非有效吸納勞動力的途徑,難怪一般市民會覺得疏離。

金融業加劇貧富不均

金融業的資本密集及全球化特性,從來就是加劇貧富不均的催化劑。近年經濟學家,甚至華爾街的才俊也開始開竅,了解貧富懸殊惡化,也可以不利經濟發展,製造政治緊張局面。債王格羅斯(Bill Gross)最近便轉性,在其投資報告中宣稱,貧富不均加劇,已影響到美國的生產力(在香港會把這稱作競爭力);因為看淡內地經濟而為港人所識的對沖基金經理James Chanos,亦和應債王,認為市民一旦感到社會的遊戲規則不公平,其工作或創業的積極性便會被削弱。
連對沖基金都懂得金融與社會不穩可能存在互動,我們的金發局在大談發展金融中心願景的時候,卻只顧呼籲市民對於免費電視無得揀、奶粉學位被搶等民生無小事稍安無躁,不要阻住銀行家做生意賺大錢,究竟是誰唔嗅米氣?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

足本收睇《亂噏24》x 楊千嬅;影帝張家輝接力上陣!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