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美國最高法院就紐約州Town of Greece v. Galloway有關市政廳集會舉行天主教短禱一案聽審,暫時仍未判決。美國政治跟宗教分家,根據憲法第一修正案,議會不可為國家設立官方宗教,政府亦不可特別偏重個別宗教,轄下機構舉辦活動道理上也不能涉及任何宗教。紐約上州羅契斯特市(Greece鎮所在)的市政廳集會開始時卻舉行天主教短禱,不滿者於是將告上法庭。紐約聯邦法院判定短禱活動違憲後,市政廳上訴至全美最高法院。
美國政府司法部是支持市政廳的:有人猜測奧巴馬連任後推出太多令共和黨不滿的政策,而提倡短禱的保守宗教人士都是共和黨支持者,奧巴馬這次讓步,是為了避免太疏離這班人。最高法院其中一位法官以為類似宗教儀式是美國傳統文化一部份,所以祈禱不一定違憲;另一位法官卻反對,說舉行天主教祈禱侵犯了在場其他宗教或無宗教人士,像要企圖操控他們思想似的。各方意見認為,是次最高法院判決很難預測。
姑勿論今次最高法院判定祈禱違憲與否,美國社會對傳統宗教和同性戀現象所執行的政策和堅持的態度,都可以啟發香港人。紐約州於2011年通過婚姻平等法(Marriage Equality Act),准許同性戀人士在該州結婚,並讓他們享有普通已婚人士在該州擁有的福利。紐約州早於2002年,亦通過性傾向反歧視法 (Sexual Orientation Non-Discrimination Act),更不要提更早已經設立的人權法(Human Rights Law)亦包括性取向這項了。美國人普遍承認基督教派思想(Christianity)是其社會傳統一部份,根據統計,現今紐約州過半人口都是天主教徒,基督徒總人口更多,因此說Christianity在美國社會位置,等同儒家在中國傳統文化扮演角色,一點也不為過。要是最高法院判定天主教祈禱是違憲的,就是說明國民有權信奉自己宗教,卻無權將自己信仰加諸別人身上,甚至剝奪同性戀者權益﹔要是法院裁定祈禱沒有違憲,結果亦會強調宗教傳統固然值得尊重,甚至在社會擔當舉足輕重位置,但跟同性權益根本無衝突,兩者可以在文明社會和平共存。
在香港,反對立法禁止歧視同性戀者的,多數以捍衞中國人傳統社會為依歸,堅持不應該將西方價值強行加諸香港人。這些衞道之士卻未肯正視同性性行為,自古在中西方社會其實屢見不鮮,而不是西方社會獨有產物,他們又老是將中西價值兩極化,似是不知道西方傳統宗教和社會,本來亦排斥同性戀。既然現今平權立法已經是西方文明社會大趨勢,香港作為國際都市,又有甚麼藉口去落後?有反立法人士將同性戀比擬孌童癖和人獸交,真是強詞奪理。略懂思考者,都會分析到同性戀關係是有同性性取向人士樂意去發展出來的,有孌童癖好的成人則以思想未成熟的兒童為目標,屬剝削性關係,而人類連貓狗等動物的意願都搞不清,故人獸交則是變相虐畜。所以,沒有甚麼比這些低智的比擬更帶侮辱性、更荒謬。
11月9日香港同志遊行,五千多人參與,有說是前所未有踴躍,亦有說是小事一宗。不過是否應該就平權立法,從來都不應以遊行人數、或法案保護對象人數去決定。我深信香港不單應該就平權立法,更該讓同性戀人士擁有結婚權利,正如美國開明的法官一早道破了,嚴格來說,社會要爭取的不是「同性婚姻」權利(the right to gay marriage),而是同性戀者最基本的結婚權利(the right to marriage)﹕如果你以為這個講法是語言藝術,那是因為你一早作了錯誤和迂腐的假設──假設異性戀人士才有資格去戀愛和結婚。
黎德怡
美國執業律師、專欄作家
足本收睇《亂噏24》x 楊千嬅;影帝張家輝接力上陣!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