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綾子在電影《阿信的故事》扮演加賀屋女主人一角,拍攝過程中,她會不會想起三十年前,她十一歲的那一年(1983),在電視劇《阿信》扮演幼年時阿信一角,獲得好評。
小林綾子該很高興看到濱田茲音扮演童年阿信,她演來同樣出色。
三十年前播放的電視劇《阿信》,很受歡迎。劇集內容已忘得七七八八,倒是翁倩玉唱的:「誰會珍惜當你還擁有,將要逝去總想挽留。」勵志的句子:「命運是對手,永不低頭」,仍記得呢,都成金句了。
港台早年製作的兒童劇集,在《小時候》亮相的路家敏,清新可愛,與小林綾子的年代接近。再早一些,馮寶寶在電影扮演的角色,更是人見人愛。雖然馮寶寶拍了很多「七日鮮」粵語片(那時有些粵語片,最快的可以一星期「起貨」),寶寶的演技出眾,苦情戲賺人熱淚。
濱田茲音與當年的童星馮寶寶可有點相似,都是「肥嘟嘟」的,家境苦,吃不飽,卻又不至瘦見肉,皮包骨的童星怎會討好教人喜歡。
有年輕人說濱田茲音演十歲不到的阿信,要做那麼多粗重工夫,還要背着小孩做家務,太過份了,有這可能麼。
當然是有些可能,在發展中國家童工十分普遍。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仍有童工,百年前的日本、中國,童工更多了。明治年間(1901年阿信出生),農民生活艱苦,人口眾多家庭,家中長女次兒要出外當傭人,乃是常規,不是例外。
家貧,阿信當童工,迫不得已,走上此路,卻不算人間慘事。
是阿信的積極人生觀,「無論怎樣艱困,都不會放棄」,由濱田茲音演繹出來,牽動人心。上世紀八十年代林敏怡編曲,鄭國江作詞,實在精采:「想挽留想挽留看似荒謬」;「成功只有靠一雙手」,「成功只有靠堅守信心」。這樣勵志言之有物的歌詞,當年可真能振奮人心。事隔三十年,香港人是否仍會相信《阿信》帶出來的信念:「命運是對手,永不低頭」,阿信可以吃苦,卻不能受委屈(被人冤枉不能接受),不能為此而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