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寒冷乾燥的冬季,天氣明顯轉涼,空氣乾燥之極,即使用了保濕產品,無論是甚麼類型肌膚都面臨缺水問題,令肌膚容易出現龜裂和脫皮現象,皮膚逐漸失去彈性和光澤。皮膚缺水會導致乾燥發黃、暗淡無光澤、鬆弛、皺紋等衰老現象,各種肌膚問題如敏感、濕疹等也就一個一個出現。最佳的急救方法是保濕,只要皮膚有充足水份,就自然飽滿有彈性。
洋甘菊修復角質層
現在的保濕成份大致可分阻水劑、吸濕劑和修復劑三種。阻水劑指礦脂、白蠟油、三酸甘油脂、橄欖油及各種酯類油脂。它們不會被皮膚吸收,會在皮膚上形成保濕屏障,使皮膚水份不易蒸發散失,也保護皮膚不易受外物侵入。由於它們極難溶於水,可長久附在皮膚上,因此有較好保濕效果。
吸濕劑多是甘油、山梨糖、丙二醇、聚乙二醇等,它們會從周圍環境吸收水份,在相對濕度高的條件下,對皮膚保濕效果很好。有一些親水性的吸濕劑如膠原蛋白、甘露醣、透明質酸等不會阻塞毛孔,親水而不油膩。
修復劑則能提高皮膚本身的保護功能,達到修復及保濕效果。維他命A可調節皮膚細胞成長,使皮膚增加彈性並增加真皮厚度;維他命原B5可促進纖維母細胞再生,幫助組織修復;維他命C可促進膠原質合成,使皮膚更飽滿;維他命E可幫助皮膚角質層修復其防水障壁,阻止皮膚內及角質層水份蒸發;果酸可以加快新陳代謝,提高皮膚滋潤度。蘆薈、海藻、洋甘菊和燕麥具鎮定、保濕功效,修復受損角質層,可解決因角質受損引發的肌膚乾燥問題。
面膜最多一周5次
敷面膜是保濕面部的一種方法,能改善皮膚粗糙和缺水現象,不過卻沒必要天天做,因若敷面膜的頻率過高,反而會給皮膚造成額外損傷。首先,面膜主要是給肌膚補充營養和保濕,但若外來營養過多,會使肌膚產生依賴性。面膜使用過頻,還可能破壞皮膚表面皮脂層,導致敏感皮膚問題嚴重。此外,過度使用保濕面膜會造成長期接觸性皮膚炎。還有,面膜最好只在臉上保留15分鐘,除非它有特別標註,否則別以為面膜敷的時間越長,皮膚吸收的營養就越多,其實情況恰恰相反。因敷上面膜後,時間一長反而會影響養份無法被正常吸收,情況嚴重者還會出現過敏發炎現象。所以謹記面膜不能頻繁使用,通常一周使用5次已很足夠。
鎖水物:透明質酸
經常噴保濕噴霧有用嗎?保濕噴霧的優點,在於隨時隨地能為肌膚保濕。如果是一般保濕噴霧,除了保濕成份外,大多會加入吸濕劑如山梨糖、聚乙二醇等,它們會從周圍環境吸收水份,在相對濕度高的條件下,對皮膚保濕效果很好。如果只是用清水噴霧,反而會加速皮膚水份流失,讓皮膚更乾。不少品牌都以透明質酸作保濕成份,因為透明質酸屬天然皮膚的一部份,是與生俱來的鎖水物質,其肌膚親和性極高,連敏感肌膚及剛做完醫學美容療程的人都適合使用。
最近醫學界研發出以直接注射形式的保濕針,成份其實就是透明質酸。其實,透明質酸原本就以膠狀形態存在真皮的膠原纖維裏,以幫助皮膚儲存水份,使肌膚飽滿一點。平日的護膚品也含有透明質酸成份,可是透明質酸的分子太大,根本無法進入真皮層,通過注射穩定性透明質酸,當肌膚乾燥時就會產生滲透作用,令透明質酸源源釋放水份,為皮膚持續保濕。
避用磨砂洗面乳
切記保濕不忘防曬。一般人都忽略了冬季防曬的重要性,令肌膚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傷害。忽略防曬會讓皮膚保水能力變差。避免用皂類及含果酸、水楊酸等成份的洗面用品,又或使用磨砂洗面乳,應改用成份單純、溫和、中性pH值的保濕洗面乳。一天洗面不宜超過兩次,水溫更不能太高,否則熱水會破壞皮膚的皮脂膜,降低表皮保水能力,刺激臉部微細血管擴張,讓皮膚變得乾燥又不舒服。
Profile:任俊彥醫生
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英國威爾斯大學醫學院實用皮膚科文憑。(mailto:[email protected])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