擾攘多年的前北角邨重建項目,發展意向已初步落實,長期乾曬的臨海地王亦已進入動工階段,預期最遲7年後,北角碼頭旁邊將會展現全新面貌,而附近物業部份單位的海景限期亦正式進入倒數階段。綜合而言,由於地盤旁邊多屬老牌物業,享用數以十年的海景或會消失,甚至收窄視野,至於數座年輕單幢高樓的海景戶,影響只涉及早已預料無景可言的低層單位。同樣情況亦出現在油街及京華道重建項目周邊物業,景觀或環境的改變,可能換來不一樣的前景。
記者:林志光 伍志輝
攝影:李家皓
曾以上海及福建人聚居的港島老區之一北角,隨着重建發展正不斷蛻變,當中以被一分為二出售的前北角邨地皮最受矚目,其面積大,且臨海範圍總長約400米,維港景致寬廣,早已被各大發展商覬覦。最後由新地於去年中至今年初,先後合共斥資近百億元,統一前北角邨地皮業權。
將建9幢住宅 涉逾700伙
整幅前北角邨地皮超過30萬方呎,其中由書局街至電照街的土地,主要作商住發展,並包括有一個交通交滙處及1幢社區設施中心。糖水道至書局街的土地則是酒店附帶商場的商業發展。商住發展最遲要2020年底落成,酒店則在2018年底。
據新地最新發展意向,其中商住發展部份已初步定案,並剛獲城規會接納。土地將分東西地盤分階段發展,9幢住宅分佈在商場及交通交滙處之上,以盡量令單位可高過貼鄰的東區走廊。各幢大致以弧形排列,物業樓高由17至23層不等,提供逾700個單位。至於酒店的發展,短期內也將曝光,酒店有機會分兩幢興建。
住宅或酒店高度受限制,最高也只是約水平面之上80米,即約23層高,故只阻擋其背後,即渣華道以南物業的中低層單位景觀,但因項目在街道與樓宇之間,有5道闊約10至27米的視覺空間,所以並非所有中低層單位都完全被擋。一般在30樓以上的單位,應不會受影響。
該處樓齡較新兼樓層較高的港濤軒及The JAVA,中高層單位海景應該可以力保不失,至於老牌細價物業如嘉富大廈及嘉威大廈等,高層戶海景亦會有保障,較特別是書局街上的國賓大廈及建邦大廈,前臨市政大廈與前北角邨項目的通風廊,幾乎全幢物業的海景不變,只是視野角度會收窄。
前亞洲凍倉地 建25層商廈
京華道14至30號有一個由恒地持有的前亞洲凍倉地皮重建項目,05年以約6.2億元購入,原於09年獲批興建住宅,以6倍地積比率發展兩座30多層住宅,涉及單位290餘伙,未知是否附近物業業主的反對聲音過大,後來恒地改為申請將地皮發展為商用物業,今年初獲批准興建1幢25層商廈,水平之上的高度亦達110米,有關項目正施工中,將來落成後,其後方的富利來大廈,海景將會變為樓景,而旁邊的海峰園,現時享有的紅磡至九龍城海景,亦將會受阻。
油街地巧妙墊高住宅樓層
油街前政府物料供應處倉庫地皮,由長實於2011年中以近63億元投得,地盤已動工,據獲批的建築圖則顯示,將是一個住宅及酒店綜合發展項目,最遲2018年底落成。
城市花園景觀將受阻
長實出奇招,犧牲部份酒店房間景觀,以6層酒店作基座,墊高住宅樓層,住宅大廈更以「U」形向海方向排列,以令更多單位享有海景,即使是所謂「窄海」也在所不惜。
項目將興建6幢住宅,另再加1幢酒店。樓宇高度約在水平之上100米至110米,即大約30至34層高,換言之,其背後老牌物業華凱大廈及電氣道上的舊式矮層物業,以至英皇道上的中南大廈及公主大廈,其享用超過三四十年的海景視野,將會於未來數年間逐一消失,而香港麗東酒店的海景房間,亦可能要重新計算。地盤旁邊的城市花園,當中12及14座現時享有灣仔至中環遠海景的部份中高層單位,將來亦可能被遮擋。
【北角街坊意見】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