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讀者傳來電郵,內容如下:「你點睇你母校,向IB傾斜,醫科、環球商業等科目四成半至五成學位都是收聯招學生(IB生為主)。你過去不是反對爭入名校嗎?原來名校真的不行,除非是開IB的,還是英基和國際學校好,對嗎?」
中大是否向IB生傾斜,有待檢討,不過不少IB生亦是本地學生,大學收生以擇優為第一準則,於理並無不合,至於IB生是否真正優異,入到大學後一定成績好過本地生,還要搜集幾年證據。左丁山今年參加過中大醫學院之「何子樑醫生伉儷傑出醫學生獎學金」嘅頒獎禮,今年取得Grand Medal(金銀銅牌之上之最大獎)嘅成績最優學生,來自沙田呂明才中學,去年拿Grand Medal嘅亦係沙田呂明才學生,故此中大醫學院上任現任院長霍泰輝教授及陳家亮教授與獲邀出席嘅呂明才中學校長握手,多謝該校向中大醫學院輸送優秀學生。
今天之中產,好希望子女入讀國際學校,讀IB,原因不外乎(一)想子女學好英語,(二)不滿意文憑試(DSE)之課程,(三)不喜歡本地教育制度。讀國際學校嘅學費雜費負擔好重,父母捨十二年免費教育而就之,自不然係為下一代作財政犧牲,其情可感。左丁山居於中產屋苑,每晚在平台行路半小時,每每聽到不少兒童以英語交談,青少年學生以英語交談,一聽而知係國際學校學生,在馬會會所更聽到不少父母與子女用英語對話,可知有好多中產、富翁子女讀國際學校嘅比例日趨上升。
但不可不知,就讀國際學校講慣英文,讀慣英文,對中文易生厭惡感(因中文難學),誠恐子女長大後,英文冇得頂,中文卻目不識丁,在本港求職市場極為吃虧,因住搵唔到工!今日香港商場、官場,皆要兩文三語,缺一不可,發夢入ibank嘅香港畢業生,如果中文唔妥,機會甚微咯,唔識寫講讀中文,點可以與內地民企傾IPO呀!最近有甚麼調查報告話香港學生之英語水平低落,水皮過印馬星,有人順便鬧吳克儉幾句,究其實印度人、馬來西亞人與新加坡嘅英語水平素來高過香港,不足為奇,香港有大把人嘅英文唔知幾好,商界都未驚過,商界所驚者,係新一代畢業生中文水汪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