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又一奇則被轟榨盡血汗囍滙工作平台似懸棺

市建局又一奇則被轟榨盡血汗
囍滙工作平台似懸棺

【本報訊】市區重建局的灣仔利東街重建項目「囍匯」,早前被拆穿發展商將一層劏成15伙的豪宅單位後,樓盤真身昨日再進一步曝光。單位的工作平台原來同樣採用「懸棺式」設計,只能容納一人,與市建局另一項目「觀月.樺峯」如出一轍。
記者:韓耀庭

囍匯(圖)與同有懸棺式平台的觀月.樺峯是由信和發展。

記者昨抵現場視察,囍匯第二期部份低層單位的外牆棚架及紗幕已被移走,露出一個個恍如少數民族懸棺的工作平台,全部狹窄得只能容納一人站立,面積僅得10餘平方呎。

被嘲豪宅劏房

囍匯由市建局與信和、合和合作分兩期發展,第一期為單幢大廈、第二期則有三幢,提供逾千個單位。發展商預計短期內會上載第二期的樓書和開放示範單位,第一期則仍未獲批預售。懸棺式工作平台的設計,與早前被網民謔稱為「單身露台」的觀塘重建項目觀月.樺峯一樣,該項目也是由信和發展。
《蘋果》早前率先取得囍匯的建築圖則,拆穿發展商將第二期B座其中約32層,每層劏成15個單位,其中6個更屬超細單位,未計露台及工作平台的實用面積僅270平方呎,而露台及工作平台分別佔21.5平方呎及16.1平方呎。地產業界估計,囍匯開售價直指每平方呎兩萬元,名副其實豪宅劏房;但市建局04年向受影響居民及商戶的收購價僅每平方呎4,079元。
土地正義聯盟成員王浩賢指,根據市建局披露的項目報告,不少項目扣除成本後賺取一倍至數倍的利潤,有些項目甚至賺取了數十億元。他批評,市建局作為公營機構,本應為舊區重建作貢獻,但現實是一般小市民無法享受市區重建的成果。
他斥市建局趕走原居舊樓的市民,低價向業主收購舊樓,然後聯手地產商用盡地積比率興建呎價逾萬元的豪宅劏房,賺盡欲上車的小市民一分一毫,「根本係榨盡血汗嘅市區重建,並冇改善港人生活」。他形容市建局是戴着文明假面具的公營機構,促該局別再否認欺壓基層市民的惡行。

囍匯懸棺式工作平台(箭嘴示)只可容納一人站立。麥永健攝

足本收睇《亂噏24》x 楊千嬅;影帝張家輝接力上陣!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