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所料,特首梁振英的民望又創下歷史新低。根據香港大學民意網站對特首表現調查的結果顯示,梁振英的民望繼續尋底。其支持度在最近這次調查僅錄得41.2分,較上次的歷史低位44分,再低了2.8分。另外,今次調查有62.9%受訪者表示「唔會選梁振英做特首」,這是梁振英自去年上任以來最高的反對率,反映很多市民不滿意他和行會拒絕發免費電視牌照給香港電視的決定。
有云:「出得來行,遲早要還」。但有誰可預計到梁振英上任不夠17個月已淪落至如斯田地。雖然行會成員及立法會的建制派議員不斷為梁振英開脫這次「電視發牌」的錯誤,可惜卻越描越黑。「強將手下無弱兵」,反之亦然,現在部份行會成員只可以形容為一班「蛋散」,各懷鬼胎,幫倒忙實屬意料中事。在大部份市民眼中,現在所謂的「行政主導」不外乎「行政霸道」,而立法會亦沒有產生制衡的作用。筆者相信,這次發牌事件已令梁振英大失民心。英國皇儲查理斯的傳記作者朱諾爾(Penny Junor)曾經用「要重新贏取民心是一條很長很長的爬行之路。」來形容查理斯另娶卡米拉導致形象低落,難以重新得民心的情況。現在梁振英的路,可能比查理斯更難行。
如果以特首現在的民望走勢來分析,要他、行會和各問責高官有效管治香港已成一個奢望。要明白為何筆者有此看法,讀者可以將梁振英的民望與前兩任特首,董建華和曾蔭權作出比較,便會發現梁振英正面對嚴峻的考驗。
附圖是董建華、曾蔭權和梁振英的支持度比較。梁振英現時的支持度明顯較曾蔭權任內所得最低的更低。雖然未跌至董建華在03年「沙士」時所得的36.2分低,但考慮到現時經濟狀況穩定,客觀因素遠較03年好,但梁振英的民望卻陷入樽頸位,短期內他的民望可能再跌,總言之,低處未算低。這民意走勢已清楚顯示梁振英及其行會正一步一步邁入死局,要重振管治威信,實在是一項難度極高的挑戰。
回顧整個行會決定發牌過程,最大的錯誤是行使酌情權(Discretion),沒有跟隨通訊局支持發出三個免費電視牌照的建議,更以「一籃子疑似因素」來支持香港電視不獲發牌的決定。當然特首和行會有最終決定權,但由於特首和行會成員對電視行業發展的認識遠遠不及通訊局,加上香港電視在第4份顧問報告並不是排第三名,因此市民(包括筆者)根本看不出有任何特別因素導致在「三揀二」的情況下,香港電視會出局。但如果是出於政治因素,當然另作別論了!但這是否在原有的遊戲規則之內,大家心中有數!
筆者只相信結果,如果特首和行會正確地行使酌情權 (Discretion),市民是不會如此反感。單以這次港大的民意調查,好明顯大部份市民也不認同特首和行會的決定。雖然市民暫時無能力改變香港電視不獲發牌照的命運,但政府政策的公信力 (Credibility)卻因今次發牌事件嚴重受損,將來要推行重要政策肯定困難重重。這代價是否太大,政府高層是心中有數。
直至現時為止,特首和行會仍未了解到行使酌情權的巨大成本。有不少關於政府政策應否採用酌情權的研究被記載於經濟學的文獻上,絕大部份研究結果均指出政府應該秉承一貫原則(Rules)做決定。這種所謂原則不外乎是政策的穩定性和透明度。除非政府有超強的理由支持他行使酌情權,否則,在任何時間下,原則遠比行使酌情權重要。
事已至此,梁振英和其行會已不可能改變不發牌給港視的決定。但如果梁振英仍希望減低市民對他的不滿,唯一的生機是重組行會,將那些心口掛住勇字,實則有勇無謀的行會成員「請走」,加入一些獨立性高的社會知名人士。如果不為行會進行淨化,現在行會的組合已不能給予市民任何信心。假若筆者是梁振英,肯定會為自己作出一個聰明的選擇。
關焯照
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