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踏入11月,都是政府就財政預算案進行諮詢的季節。這是行政主導,議會不能發揮政治價值結算中心的角色,結果搞出來的場外政治。
自從新特首執政,財政預算和施政報告的諮詢合併做一個;遊戲規則變了,結果也變得不一樣。最明顯的轉變,就是各種訴求,擠在更逼的空間,分配得更少的時間。在沒有空間和時間的情況下,無關痛癢議題卻搶走了不少氧氣,新政府當然希望將管治貶值到低層次民生議題,例如紅綠燈綠公仔延長三秒甚麼的。
香港有多少深層次問題,大家心裏有數。政制的,還是我留在其他地方慢慢講,可是公共財政問題,倒值得在這裏討論。
過往的財政預算案諮詢,重點是聽取社會對政府收入的意見。至於政府如何用錢,最終還是要看施政的綱領,以由下而上的幾個數字加起來,所以向來兩個諮詢分開來做,一個看政府的收入,手頭有子彈,就看怎樣用錢。
回應財政預算諮詢的觀點,許多都是要加這稅,加那稅的。像偉大工人首領,不理庫房水浸,仍要政府抽乾有錢人的稅,好完成他階級鬥爭的理想。其他的組織,甚至是會計專業,彷彿覺得香港的稅制太簡單,要化簡為繁。
最近跟嶺大的何濼生教授閒聊,聽他提出一個頗值得回味的說法:「對分配效率影響最少的稅制,是向尋租者徵稅。」這裏講的尋租者,不是一般的收租公,而是經濟學上有特殊盈利的市場參與者的一個技術名詞。
我和何濼生教授在許多觀點上都有南轅北轍。在這個問題上,我卻因他而想到了一個古典的原則:經濟租的回報,例如專業和企業的壟斷式暴利,要是由政府保障而產生,交多點稅也算是政治上的回饋,而且經濟租的價值越高,稅額也應該越高;這個原則問題要是在諮詢有人提出,算是功德無量,阿彌陀佛。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足本收睇《亂噏24》x 楊千嬅;影帝張家輝接力上陣!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