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我們許多人,不知算多數還是少數,都有些微選擇恐懼症。今天大夥兒去吃韓國燒烤好呢還是日本菜呢?無所謂,最好別讓我做主,一則不耐煩,二則有甚麼不稱心如意處,也免得擔這個責任。至於天下大小事,鬧完一齣又一齣,你方唱罷他登場,有時候做觀眾的,劇本飛紙仔似的,一天接收一點,也真的來不及消化,暫時談不上什麼立場,談天論地之時,最好也別逼人選擇。不急於表態,思前想後,才是負責任的表現。態表了,又經過反芻,三思後悟今是而昨非,轉軚就轉軚,沒什麼丟人的。若然真是通過嚴肅全面考量,而不是盤算着私人得失,今天的我打倒昨日的我,所需勇氣不比堅持己見的硬骨頭少。
別誤會,我說的不是謝偉俊,他是堂堂代議士,資料收得比我們蟻民多快準,態不能亂表但也不能像無知小民一樣,無態可表。更何況,他表了態又再變過態來,只花了幾個晚上。梁啟超由擁護君主立憲到走上共和之路,這個軚,是歷經多少年折騰磨難,才轉個來的。
難得謝偉俊坦白,原來萬事俱備,只欠西風。那幾夜他做足功課後,終於得西邊的指點,知道了哪兒有走盞位,哪些地方不可踩過界,知所取捨,才投下有明顯立場的棄權票。
這就對了,這貢獻就大了,看,只是一個電視牌照,只想把發與不發之間的理由與程序弄清楚,已經是踩過了界,有沒有人弄權濫權也好,市民也得放棄這知情權。經謝議員這麼一提點,知所取捨的市民,自然也看清楚無論怎麼走盞,也已無路可逃。
有些議員最擅長投棄權票,有評論認為這是在掩飾他們的立場。立場?他們有立場?未免太抬舉棄權派了,他們沒有個人立場,唯一永恆不變的立場,就是一路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