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訪問】
綠地集團計劃豪擲100億美元(約780億港元)「走出去」。作為內房發展商「老二」的綠地集團不甘於只在內地發展,並已儲好「彈藥」準備強攻海外市場,而多間內房企業亦「唔執輸」,紛紛於海外發展房地產項目,實行「另類殖民」。
記者:吳永強 李芳芳
根據本報的統計,包括萬科、萬達集團、綠地集團、中國建築(3311)及SOHO中國(410)等多間內房企,於今年計劃及已完成收購的海外房地產項目涉資至少超過600億港元。其中綠地集團最積極「走出去」,現時集團已經「落戶」德國、韓國、澳洲、西班牙及美國等9個國家,已確定項目的投資總額高達100億美元。該集團亦已計劃夥拍卜蜂集團進軍泰國,未來亦會主攻以「中國人旅遊及留學的國家為主」的地區,主力要吸引海外華人「幫襯」。
拓商住及酒店項目
綠地集團決定加速向外擴張,其董事長兼總裁張玉良解釋指,主要是因為現時海外資產價格合理,「比起前幾年合理得多」,明年更已準備豪擲100億美元作收購用途。張玉良又指,海外項目經營利潤較國內吸引亦是綠地「走出去」的主要誘因,「經營盈利不比國內低,有些比國內更高一些。」
張玉良又表示,在海外的投資將以經營物業為主,不會單純作投資性的入股,冀物業價值能夠進一步獲得釋放,並會主力發展商住及酒店項目。他預期年內來自海外的收入將會超過25億元人民幣,而明年則可達100億元人民幣,同時已訂下目標,海外市場收入於3年內要達到300億元人民幣。
法規不同易踩地雷
雖然集團野心勃勃要「走出去」,惟張玉良亦坦言,投資海外市場困難重重,特別是各地不同法規及國內人才不足等問題,而他亦指外國政府對內房企業的「登陸」亦有戒心,特別是擔心會將當地的樓價「炒高」。有內房股分析員亦認為,內房企業在海外投資要政策風險相對大,「佢哋對內地較熟,但去到海外,唔同地方有唔同法規,一做錯有法律責任就好麻煩,所以好多人會搵個當地partner一齊做。」
對於內房企業積極「走出去」,瑞信內房股分析員杜勁松認為,主要目的是分散企業的投資風險,「隨着內地的地價越來越貴,內房要承擔的風險亦越高,於海外投資可以分散風險。」
足本收睇《亂噏24》x楊千嬅;緊接落嚟 Miriam繼續同你談談情,吹吹水!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