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你知】
天寒地凍下欣賞極光,當出現手腳麻痹、刺痛及不靈活等凍傷徵兆時,不少人會選擇走入室內,用最強的暖氣,最短時間內替手腳加溫,當體溫提高後,又急不及待走出戶外。
范鵬勇表示,這種「暖完再凍」的短暫回溫方式,較繼續留在戶外受寒,對身體凍傷組織傷害更大,若要長時間身處低溫環境,不應隨便「解凍」。
徒手接觸金屬或黏住
他表示,若只是輕微的皮膚麻痹及刺痛,通常只屬輕度的凍傷,當身體回暖後,症狀會消失,一般毋須治療。若情況嚴重,事發時又遠離醫療設施,除了盡量留在溫暖地方外,可將患處浸在溫水中,但也要盡快接受檢查及治療。他警告,一旦出現凍瘡,嚴重更可引致組織受損,甚至需截肢,故玩樂之餘也要注意保暖,因為出現痹痛症狀短短數分鐘已有機會導致凍傷。
在極寒地方還要提防金屬,旅客切忌在戶外徒手接觸金屬,更不要戴金屬框架的眼鏡或太陽眼鏡。他表示,當體溫與冰冷的金屬接觸時,金屬的水氣會立即結冰,令皮膚被黏在金屬表面,此時若強行拉扯,隨時扯脫皮肉受傷,應用水淋在金屬與皮膚間將冰融化,兩者便能分開。
若現場人迹罕至,又缺乏水源,情況危急兼求助無援下,則只能以尿液代水解決。
足本收睇《亂噏24》x楊千嬅;緊接落嚟 Miriam繼續同你談談情,吹吹水!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