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再有團體以「言論自由」作歧視的擋箭牌。約30名「性傾向條例家校關注組」的成員昨日到平機會,抗議主席周一嶽支持同性戀,並反對一刀切訂立《性傾向歧視條例》;關注組聲稱,訂立有關條例等同強迫教育界就範,嚴重損害教育自由,效果有如國民教育科一樣,強制向下一代「洗腦」。
記者:張嘉雯 林社炳
關注組成員昨早帶同寫有「言論自由可貴、性傾向立法箝制」、「性傾未立法、平機先恐嚇」等的示威牌到平機會,設計疑似抄襲同志平權組織「大愛同盟」的標誌和主題顏色,除了關注組召集人黃偉明外,所有人均戴上口罩,未有以真面目示人。
黃偉明表示,訂立性傾向歧視條例,侵害教育、言論、良心和思想自由,「效果有如國民教育科」。成員隨後將收集到的市民簽名、以及寓意平機會處事不公的「不公秤」交予周一嶽。
黃之鋒父為召集人
周一嶽接信後表示,平機會不會指導家長如何管教子女,最重要是讓小朋友有判斷能力及正確觀念,該會尊重學校或宗教團體討論教義的空間,強調「如果現時都冇歧視人哋嘅話,應該就唔需要擔心立法呢件事」。
性傾向條例家校關注組今年5月開展網上群組,由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之父黃偉明發起,曾轉載「男男性行為會容易引致癌症」、「同性性傾向可以改變」等資訊,又以「下一站,孌童!」為題,指爭取同志平權的進程,除導致同性婚姻外,亦將引發亂倫、孌童等情況。
「逆向歧視用詞不當」
去年提出性傾向歧視立法諮詢動議的立法會議員何秀蘭指,「逆向歧視」一詞原用於美國為黑人預留大學學位,令部份學業成績優秀的白人被拒大學門外,此詞用於性傾向歧視立法上並不恰當,「同志只係要求平權,無講過要求特權,『逆向歧視』令人有負面感覺,其實亦有種講法叫做『補救措施』」。
她認為教師的責任是向學生灌輸準確資訊,「將世界上有不同性傾向嘅事實話畀學生聽,唔需要表態,等學生係異性戀嘅學習尊重接受,如果發現自己有差異嘅時候,唔使過份憂慮」。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