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恒大足球隊歷史性奪得亞冠盃冠軍,成為國內體壇佳話。
很多運動科學專家甚至認為,中國足球員在技術比拼、體能、戰術抗衡及足球智慧等方面,均已在亞洲前列,唯一不足是心理質素,在比賽最後階段往往非常緊張,發揮不出水準,甚至犯上愚蠢的錯誤而輸掉比賽。
筆者不是足球大師,不懂分析中國足球應如何改進,但中國足球歷史上確曾有過很多令人難忘的經驗和教訓。
從運動醫學角度分析,足球運動員的技術難關大都能通過艱苦鍛煉來突破,但跨越心理障礙絕非易事。運動心理學其中一門正是研究如何提升運動員的心理狀態與表現。
在現今高水準足球運動競賽中,除了要有良好技術、戰術和體適能外,真正主宰成敗的因素,往往是足球員的心理質素。這說法有一定的理據,因為大部份參加高水準賽事的足球員都訓練有素,技術和體適能分野不大,要在這種環境和氣氛下發揮應有水準,甚至超出極限,心理狀態最重要。
令球員緊張 水準下降
另一有趣問題是射十二碼時,究竟是球員的技術還是心理質素重要?英國一項研究安排數十名球員面對同一守門員射十二碼,當這名守門員穿着紅衣時,球員的命中率只有54%;黃衣69%、藍衣72%、綠衣75%。為何球員面對穿紅衣的守門員,命中率特別低?運動心理學家表示,紅色代表危險和憤怒,可令主射球員緊張和不安,以致射球水準下降。
另一個研究亦發現,守門員在門線上做動作來干擾對手時,那球十二碼不入的機會明顯增加。由此可見,運動心理確實在射十二碼對決時,能發揮有效作用。
隔周二刊出
撰文:香港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執行總監容樹恒醫生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