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從飛毛腿導彈到樓市 - 丘亦生

金融雲端:
從飛毛腿導彈到樓市 - 丘亦生

截擊飛毛腿導彈與聯儲局的貨幣政策有甚麼關係?最近聯儲局發佈了兩份研究報告,便嘗試用截擊飛毛腿導彈所使用的工程理論,來為現在的貨幣政策把脈,結論是聯儲局可以更進取地變招,市場解讀為有機會到2017年前也不加息,債市立即畀反應之餘,對香港樓市的影響更加深遠。

儲局報告 預示未來取態

聯儲局不時發表研究,今次為何顯得巴閉?一來固然是因為研究班底是儲局最資深的研究員,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局內不少人的取態,二來當然是因為,這套理論是候任儲局主席耶倫的拿手本領,測市奇準的她過去已曾利用這套工具,來評估儲局出招的力度及時機。
研究沿用的最優控制理論(Optimal Control Theory),已被廣泛應用於工程領域,早期被軍方用來計算截擊一枚鎖定目標中的導彈的最佳路徑,這中間涉及相當複雜的運算,因為導彈的目標可能在移動中,導彈也因應調整自己的路徑,而截擊的導彈更加要急速修正最新的路線,兼夾考慮風速及阻力等變數。近年這理論在經濟方面的應用亦越見普及,因為一個經濟指標如GDP或通脹,受到多個不同的宏觀變數如利率、失業率、消費、投資等拉扯,如何可以達到指定目標,其實比起控制導彈更具挑戰性。
查實儲局這幾年已去得很盡,利率政策在零息下到了盡頭,推出近五年的量化寬鬆亦印到荼薇,飛鏢擲盡,刀鋒都斬崩,剩下的武器,只剩一把口。

最優控制理論 非萬靈丹

報告正是運用最優控制理論,描繪儲局如何靠把口駕馭利率及通脹預期,令經濟及就業早日到達彼岸。早前儲局已講明,在失業率跌至6.5%及通脹升逾2.5%前不加息,但研究提出儲局應該再進取一點,應把失業目標訂於5.5%,雖然這樣會令當地經濟承受的通脹風險略大,但整體對經濟的刺激還是正面。高盛星級經濟師Jan Hatzius看罷報告,認為儲局即使不跟足,也會認同其方向,故即時把儲局的加息指標由6.5%的失業率調低至6%。
當然,任何理論背後都有假設,這套模型是建基於市民對央行有充足信心,兼且明白儲局不同動作的經濟影響。這是很大的假設,通脹意外猛脹的時候,儲局真的不會彈弓手、搬龍門?市場又真的不會過度反應、或誤讀訊號?人心比導彈難測,這理論當然不是萬靈丹。如果今次研究是儲局新人事新作風的預先通水,那即使儲局12月有望減買債規模,但加息時間可能進一步延後,意味香港的低息環境未來四年都不會扭轉,樓價跌一半的驚嚇言論,可能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驗證。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